走进内蒙古民委打造的“石榴籽e起来”民族工作数字化展厅,参观“民族团结进步数字化主题展”,戴上VR眼镜体验策马奔腾的感觉,体验和学习各民族舞蹈……
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创新开展新时代民族工作拓宽了路径。近年来,内蒙古民委倾心倾力打造的“石榴籽e起来”民族工作数字化展厅不断创新发展,已成为展示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数智窗口。
据介绍,内蒙古民委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创新建设“石榴籽e起来”民族工作数字化展厅“4+N”主题内容,即动态开设、及时更新“地方语言文字信息化宣传推广共享主题展”“民族政策宣传数字化主题展”“民族团结进步数字化主题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数字化主题展”4个常态化主题展,结合民族工作重点任务,分专题、分类别、分部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展陈”“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基层行活动主题展”等N个新增主题展。
2024年,“石榴籽e起来”民族工作数字化展厅共新增500多个展示模块,展示内容紧扣主线、形式丰富、紧贴实际、时代感强,生动展现了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成就与新风貌,以数智技术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陈。2024年,在展厅共开展120余场活动,来自自治区部分机关单位、民委委员单位、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近2000人前来体验学习。
“智慧”引领 助力民族工作数智化
内蒙古民委通过构建智能“小驰”、智能桌签、智能打印机等智能化设备,将多语种智能化技术融入“石榴籽e起来”民族工作数字化展厅,打造了一个跨越语言障碍、促进文化交融的展览空间。这些设备不仅能以少数民族语言提供民生服务答复,还能有效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实现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双重目的,搭建起语言文化交流的桥梁。
“石榴籽e起来”民族工作数字化展厅。(来源:内蒙古民委)
同时,“石榴籽e起来”民族工作数字化展厅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打造了一个“亲身”体验北疆文化的平台。通过VR技术,观众可以“亲身”感受骑马射箭的感觉,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深刻内涵。
2024年,内蒙古民委着力推进智慧平台建设,持续加强民族工作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创新性开展“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工作智慧地图”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建成前后台数据同步联动、业务工作可视化展示、关键数据智能化调度的V2.0版本,全面系统展示全区民族工作的开展情况。
据介绍,内蒙古民委将继续完善智慧平台的功能模块,推动内蒙古民族工作的多级协同联动,打开民族工作数智化建设由局部探索到全面深化的新局面。
数智+非遗 展现中华文化非凡魅力
2024年,内蒙古民委着力推动三大英雄史诗的数字化呈现,成功将《格萨(斯)尔》《玛纳斯》和《江格尔》三大英雄史诗与科技前沿技术相结合,通过沉浸式、主题化、互动化的展示方式,让观众在独特的视听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非凡魅力。
内蒙古民委利用先进技术将非遗实体影像平移至虚拟世界,观众只需站在屏幕前轻轻挥手,即可通过镜像方式体验和学习安代舞、顶碗舞等各民族舞蹈,沉浸式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内蒙古民委以科技创新手段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与相关团队联合开发“复杂文字古籍文献数字化一站式解决机器”,在挖掘和弘扬古籍文献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方面作出贡献,该项目还荣获了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
数字+融合 全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石榴籽e起来”民族工作数字化展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石榴籽e起来”为品牌,以数字化为媒介,运用VR、AR、U3D、720环绕、数字智能识别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虚拟现实相结合,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了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就。
利用U3D技术展示内蒙古文物。(来源:内蒙古民委)
2024年,展厅成功引进720环绕技术,生动展示了民族团结佳话,展现蒙古马精神;利用U3D技术展示了内蒙古文物;通过VR技术,让参观者沉浸于北疆文化特色场景之中,真正做到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成为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窗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所。
体验VR射箭。(来源:内蒙古民委)
内蒙古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石榴籽e起来”数字化展厅展陈效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度呈现,进一步规划整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等前沿科技力量,切实增强参观者的沉浸式互动与学习成效。同时,将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力度,携手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领域的创新策略与实践道路。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