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报道
让科技创新“创造”新动能——京津冀三地加速“营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时间:2016-12-05 10:39    浏览:21938次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


到2018年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形势逼人,时间紧迫。新华社记者深入京津冀三地调研发现:从新科技园密集挂牌到人才“通道”高效打通,从转化机制实现互通到新产业开始为区域“赋能”,近年来京津冀不断加大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力度,科技创新正不断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新园区:“协同创新2.0”版本


这几天,朱希铎带领的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团队格外忙碌。他们在天津滨海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分平台正加速成型。作为首批签约入驻“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创新主体之一,天合计划2017年上半年完成基础平台建设。


在渤海湾畔,一处规划用地10.3平方千米、总建设面积575万平方米的园区日前正式挂上了“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标识,成为京津冀创新园区链条的关键一环。


包括天合在内,有来自北京中关村的45个、投资额达350亿元的创新项目日前正式落地天津新园区,在移动互联网、健康医疗、跨境电商、科技金融等产业方向集中发力,锁定构筑具有创新活力、产业实力的创新城市群。


“未来北京的数百家科研院所与天津河北的产业需求、创新资源将实现远程视频对接,专业技术转化经理人跟进等系列服务。在天津滨海,也就好像在北京中关村一样,获得一手创新资源与服务。”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朱希铎说。


在天津市相关负责人看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成为“桥梁”,引进中关村创新资源、政策、人才,尤其是借鉴中关村的创新服务理念与经验,夯实天津的创新生态。


“京津冀的协同创新正从早前的企业自发、政府促进、单个项目对接洽谈,走向产业融合发展下的专业服务、生态构建、系统平台阶段,越来越多的触及‘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创新服务走向天津、河北。”朱希铎说,京津冀协同正开启专业化的“2.0版本”。


记者发现,在“协同创新2.0”模式中,天津的开放港口与产业基础,正与北京的科研资源、科技服务业产生“化学反应”:以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为突破,连结两地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园区合作将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来自中关村、早前落户天津开发区的亚杰商会秘书长郭基梅认为,协同创新的目标不仅能够帮北京创业者到天津发展,还要培育天津本地的创业环境、创业生态,让天津自己也拥有更好的创新创业“摇篮”。


北京中关村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承德节能环保及大数据产业集聚、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两年来,作为北京最为优质创新资源的聚合体,中关村牵动京津冀区域的园区链正快速成型,并推动创新合作持续升级。


新产业:“超前布局”京津冀


11月10日到11日,“双十一”网购风潮席卷中国互联网,交易额创下新高。这段时间,赵小舟和技术人员在位于河北张北的阿里巴巴数据中心紧盯着各项技术指标,这是该数据中心首次以“关键节点”的身份出现在阿里巴巴核心业务体系中。


“在数据中心这个领域,如果首次启用并胜任企业核心业务的极大交易量考验,这说明我们之前的判断没错,张北能担得起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在华东、华南后,‘试水’华北的重任。”阿里巴巴IDC团队资深经理赵小舟说。


赵小舟告诉记者,一年多前,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团队一直在寻找建设数据中心的最佳地点。“经北京经信委与河北省的推动,阿里巴巴带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张北建设两个数据中心点,当时想着能竣工交付一个数据中心,便算是没押错宝。”赵小舟说,9月,阿里巴巴张北数据中心一号、二号园同时顺利启用,成为阿里各项核心业务在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如果说赵小舟和阿里巴巴起初的顾虑来源于大数据、云计算这个新产业的新特点,那么打消这些顾虑的便是京津冀协同创新提供的“创新土壤”。赵小舟说,张北有常年气温较低、风电资源丰沛、产业空间充裕等长处,更有接近北京、天津等创新企业扎堆的区位优势。阿里巴巴计划通过在张北的数据中心为200万中小企业提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服务,助力企业超前布局。


实际上,在京津冀三地促进下,区域吸引了不少超前的高精尖产业协同布局。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将这种新产业撬动的“产业链”形容为“早思考、早布局、早启动”,颠覆了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协作模式。实现三地从运煤、输电的工业经济模式,转变为“传数据”的信息经济思维。


赵小舟告诉记者,经历协同创新的两年多发展,阿里巴巴在张北的第三个数据中心建设与扩容已提上日程。“这个区域将成为我们提前三到五年布局未来的重要据点。”他说。


新机制:“绿色通道”铺路搭桥


河北秦皇岛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正式揭牌,将促进生物医药成果落地转化;在河北省沧州市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目前已吸引65家北京医药企业落户;“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日前成立,10个园区围绕电子信息、大健康新医疗、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探索体制机制、转化路径等创新方式……


记者调查发现,过去半年里,京津冀三地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的创新链条,密集打通了多条“绿色通道”促进创新链条分工、产业协同、人才流动、资本互通等,为协同创新共同体“铺路搭桥”。


这种围绕创新链的分工协作,更像是三地基于自身资源禀赋的分工重塑。天津艾思科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德馨一年多前结束了在北京的科研工作,来到天津创办企业。


“北京的项目到天津进行产业化,现在是很流行的事情。我们公司的核心技术是视频监控火警,天津在这方面有优势,我们的很多设备都在这里生产和应用。”张德馨说,如今两地协同成为常态,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在紧邻北京通州的河北燕郊,不少创新人才开始在此创业创新。河北廊坊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韩学东说,燕郊有区位优势、租金优势等,能够吸引北京创新成果前来中试、转化。而在河北保定、廊坊等地,类似的围绕产业分工、资源优势的分工也正越发清晰。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将加速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形成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优势科技资源将更多地服务京津冀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百姓民生等。”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说。


据了解,三地将整合自身科技信息资源,促进三地科技项目库、成果库、专家库、人才库等资源互动共享,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服务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需求。


北京市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处长林晓峰介绍,在科技政策互动机制方面,北京将研究在京津冀区域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互认备案、科技成果处置收益统一化、推行创新券制度等,探索风险共担和利益分享模式,让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在相关地区落地。


打消在京津冀区域发展顾虑的赵小舟告诉记者,公司已经有两位员工决定安家在张北;朱希铎说,自己已经做好准备,成为往返北京天津河北的“常客”,促进科技成果落地……


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来源:新华社 记者:李峥巍、阳娜、方问禹、齐雷杰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