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人网上直播聚“人气”,博物馆直播带观众看展览……近段时间,网络直播成为热门话题。因疫情遭遇寒流的诸多文化行业,通过直播拓宽了“跑道”,打开了新的生存空间。但也有人提出疑问,疫情时期兴起的这股直播“春风”能吹多远?直播“带货”的形式到底是新风口还是特殊时期的昙花一现?
1、期待打开文化生产新方式
云端音乐会
4月12日,由中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指挥,1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在上海、纽约、武汉三地通过5G在线联袂演奏《武汉十二锣》,向世界传递祈愿、爱与希望。
这场云端音乐会在上海直播,以湖北省博物馆编钟的12次撞击声开篇,引出云舞台六面锣及实体舞台六面锣的演奏,配合韩国女高音轻轻吟唱“天长地久、万物合一、天地与我、大焉为一”。参与演奏的音乐家们分散在世界各地,他们戴着口罩演奏乐器,演奏之前反复进行了云沟通、云练习、云排练。这场充满科技感、未来感、视觉感又拥抱传统的云直播,吸引7000多万名观众欣赏。
近日,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了“春天在线”系列音乐会,以便大家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演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和中经云端与国家大剧院共同合作直播4月18日“命运的回响”、4月25日“爱的祝福”、5月2日“春天的拥抱”三场音乐会。届时,可扫描或识别以下二维码收看。
云游博物馆
4月5日、6日,故宫博物院联手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多家媒体对闭馆期间的故宫进行直播,与观众共赴一场“云上”之约,感受故宫春意之美、建筑之美、空灵之美。据悉,这也是有着600年历史的故宫第一次网上直播。
故宫两天三场的直播,在网络上受到热捧。4月5日,首场直播一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便迅速涌入各大直播平台。人民网PC端,人民网微博、快手、抖音,人民视频,人民文娱快手的观看和播放量突破了1100万人次。三场直播,新华网客户端直播间共涌进了3492万人次网友,并收到将近6万条留言。
云剧场
疫情之下,戏曲院团也开始跟上步伐,涉足直播领域,刚刚过去的艺起前行·演艺大世界云剧场——“东方之韵”戏曲展演周里,京、昆、沪、越、淮、评弹5天6场直播收获了百万+的观看数据,全国戏迷大饱耳福,也让上海这6家戏曲院团的信心为之一振。
疫情下,“文化+直播”的新模式新业态在全国遍地开花,受到了宅在家中抗“疫”的。
梳理网络直播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2019年以前,网络直播主要集中在娱乐领域,其中以音乐、舞蹈为代表的表演类和以游戏、体育为代表的竞技类最受欢迎。
如今,从室内直播到户外直播、从娱乐直播到生活直播,越来越呈现出移动化、多元化趋势,让更为丰富的真实场景和内容展现在大众眼前。这种转变也刷新着文化领域的生产方式,给文化繁荣发展开拓了空间和路径。
在此,我们都希望“文化+直播”能走得更远,“路”更宽。
2、考验文化从业者创新能力
梳理中,“中经文化产业”发现博物馆、非遗等通过直播平台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还可以借助直播平台带货能力实现“变现”。这也对文化行业和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
博物馆文创销售新形式
今年2月起,淘宝直播间开启首轮“云春游”,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8家知名博物馆集体入驻引1000万人围观,堪比法国卢浮宫一年的客流量。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在这场“云春游”直播中,许多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也成了抢手货。网友在观看讲解员讲解文物时纷纷评论,“多少钱?怎么卖?来个链接……”在这种氛围影响下,苏州博物馆天猫旗舰店的文创产品热卖,据苏博文创部副主任蒋菡介绍,直播当天文创产品的销量是之前的4倍。她说:“我们的直播会专门介绍每件文创产品背后的故事,借助文创发挥好博物馆社会教育的职能。例如‘唐寅泡’茶包的造型对应了唐寅的哪几句诗句?‘青瓷莲花杯’为什么设计得和原件秘色瓷莲花碗有所区别?‘茉莉花酒’是如何制作的?”
在专业人士看来,今后,直播或许会成为博物馆文创销售的新形式。“过去博物馆直播罕见,可能觉得文物是无法直播的,也没挖掘过人才。”有网友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纵然直播最初是无奈之举,也正是这种尝试,让博物馆从“文物仓库”摇身一变成为网红。
非遗直播扶贫
以河北省非遗领域文化传播为例,通过网络直播,让部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项目走进大众视野,并产生经济效益。
不久前,河北丰宁布糊画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布糊画传承人卫梅,通过网络直播进行授课,从布料的选取开始给学员们耐心细致地讲解梅花的糊制方法,指导工坊学员设计创作“精准扶贫”和“进景区”产品,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
如今,河北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然成为助力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新引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走到创作、生产和传播前沿,给互联网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也对文化行业和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
“网红”带货成为独特动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炙手可热的“网红”带货能力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动力。例如,4月1日,锤子科技创始人、畅销书作家罗永浩在抖音开启了个人直播带货首秀。身为中国网红界的知名人士,罗永浩此次直播带货4小时,推荐22件商品,交易额达1.1亿元,累计观看人数4800万。
不难看出,网络直播作为互动性和体验感兼具的“带货渠道”,创造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启发文化产业从业者,应以更开阔的思路拓宽文化产品的展现形式和平台,不要为自己设限,也许下一个市场就潜藏在“不可能”的地方。
面对变革,从业人员应主动打破思维束缚,抢抓时代机遇,拥抱数字变革,让“数字”成为牵引文化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利器。
疫情后“云剧场”还将继续吗?
与此同时,“中经文化产业”发现,云端音乐会、云剧场等曲艺直播线上收入远不及线下收入,疫情后还需要从业者开发新的模式。
疫情期间,尽管直播间里网友打赏的金额相比院团的人力物力投入来说微不足道,但投资回报率并不是院团目前考虑的首要因素。在疫情期间能以另一种形式陪伴戏迷和观众在一起,这很重要。然而,疫情后呢?云剧场还将继续吗?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以及多家戏曲院团掌门人都肯定地表示,即使线下演出恢复后,线上直播依然会成为院团重点项目,将会成为古老戏曲培养新戏迷、吸引观众走进剧场的重要途径。
但也有业内保守人士担忧直播会冲淡线下演出的票房。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在于院团是不是将直播当成了5G时代的“空中剧院”。既然戏曲是现场的艺术,线上的传播自然应该提供特别定制的多样化内容,让观众在线上和线下获得不一样的观赏体验。
目前,上海6家戏曲院团都已经在策划下一步的直播内容,具体怎样还需要留个悬念。可以透露的是,积累了一点微薄经验的戏曲院团,将更系统地打造适合互联网传播的直播产品。
大胆想象一下,说不定未来演出开票,角儿们会先在直播间宣传剧目内容和亮点,让购票成为看戏的一部分,还能顺势推销一下周边产品,限时限量为戏迷送上特别福利。这样线上至线下的导流,何乐而不为呢?
3、网络直播“春风”能吹多远
兴起于2015年的网络直播,经过5年的爆发式增长,在疫情期间不仅成为网络用户休闲娱乐、获取资讯的新方式,同时也为高度依赖线下场景的文化行业开辟出一条新路径。然而,站在风口浪尖,“下一站在哪”依旧困惑着大多数文化行业从业者。
根据有关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中国移动直播行业“战疫”专题报告》显示,2020年2月全网互联网用户使用时长比日常增加21.5%。与此同时用户量普遍上升,为观看直播奠定用户基础。在这一特殊环境下,文化行业“被动”加速了“文化+直播”探索实践进程。
庞大的网络直播数字背后,体现的是“文化+直播”等新型业态发展的蓬勃态势。网络直播将会成为未来社会一种主流文化现象,进而成为一种文化消费现象。
目前网络直播所显示出的影响才刚刚揭开序幕。随着网络直播平台的不断增加以及文化行业的纷纷“跨界”,如何将网络现象“变现”,如何避免内容同质化,成为各方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流量经济’的大背景下,要想解决直播内容同质化甚至低俗化的问题,需要管理部门、平台和内容生产者、用户同时发力。”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商建辉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直播需要专业精神,也需要道德约束,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此外,文化行业要想在网络直播领域走得更远,在起步阶段应学会借鉴成熟的互联网公司的经验,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