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内容: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验中心项目以保护、传承和体验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以创意开发非遗的文化衍生品为盈利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训展演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匠人工作室、古村落保护及艺术家聚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展示商业区项目配套服务设施。
2、当前建设阶段: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验中心项目从 2016 年开始建设,目前已经投入资金近 1200 万元,占地 4000 平米的蒙古大包已经建设完成,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观摩展览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体验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销售区。公司与鄂尔多斯 15 个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达成合作协议,每人每年带体验中心传授和展示技艺 20 天以上,同时吸引大中小学生 200 人次以上到中心学习和体验。
二、立项依据:
2017 年 5 月颁布的《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第八条 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第五十五条 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化创新,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内党宣发【2017】41 号)文件确定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验中心项目为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预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1)、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关系的联动性、发展进程的跨越性、产业空间的集聚性 以及产品生产的组合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产业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确定新时期旅游产业的功能定位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带动影视、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服务性产业需要购买许多其他行业的服务和产品,从而推动这些行业的市场需求的增加,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对其功能定位策划时,深刻分析、认识和把握旅游业-旅游产业-其他产业-旅游区域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特别是
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实现旅游产业和旅游区域的整合,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3)、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从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整体层面上看,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是在推进现代化工业进程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新型第三产业结构体系。旅游产业需求的快速增长、产业发展的多部门关联性决定了它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大幅扩大产业发展规模,使旅游产业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调整旅游产业的内部结构,强调相关产业对旅游业供给保障程度,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交通运输、商饮服务、房地产开发、金融保险、商品开发的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于第三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的拉动和支持作用。
(4)、拉动就业与缓解就业压力: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如何提高社会就业水平,已经成为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旅游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旅游者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娱乐购物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增加了旅游目的地的直接就业机会。同时,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不仅自己可以直接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还可以通过产业链增加包括农业、制造业、商品零售业、食品加工业等产业的间接就业。
(5)、增强国民文化素质:旅游的本质是文化,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基本动机之一就是寻求一种文化的享受和体验。旅游者文化需求的多样性,要求旅游经营者必须提供类型多样的文化型旅游产品,要求旅游资源必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旅游产品知识化、科技化、信息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增加,文化全球化、地方化的发展趋势也
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旅游产业文化属性决定了旅游产业必然在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方面扮演者重要角色。
(6)、增强国际交流渠道作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交流与合作迅速发展,旅游产业的国际交流功能必将进一步得到强化。旅游是增强国际了解和平的使者,有利于国际间民间了解加深,改善国际关系,增进友好往来,维护世界和平。同时,也是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密切联系的窗口和平台。综上所述,该项目生态环境损害度很小,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三、项目规划:
1、总体目标:
由鄂尔多斯都兰迪雅公司建设的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验中心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保护优先、传承发展”的宗旨,力争到2020 年建成国内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验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中心和国家多民族团结文化示范体验中心。达到年接待游客 20 万人次以上的规模,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教育实践基地。
2、项目进展情况: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验中心项目从 2016 年开始建设,目前已经投入资金近 1200 万元,占地 4000 平米的蒙古大包已经建设完成,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观摩展览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体验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销售区。公司与鄂尔多斯 15 个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达成合作协议,每人每年带体验中心传授和展示技艺 20 天以上,同时吸引大中小学生 200 人次以上到中心学习和体验。
都兰迪雅品牌创建于 2004 年,前身为内蒙国旅鄂尔多斯分社、伊金霍洛旗都兰迪雅绒毛皮制品销售中心。因资源整合及发展战略调整,于 2014 年成立鄂尔多斯市都兰迪雅商务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伊金霍洛旗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公司设有牧场、销售中心、蒙古族文化博物馆、文化公司等分支机构。是一家以发扬蒙古族文化和旅游结合为核心理念,传播蒙古族文化的综合性企业。
在传统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六大板块中,“购”被人们字面理解为“进商店购物”,从而让“强迫游客购物、宰客、回扣”等词语掩盖了原本正规销售当地特产店的光芒。而都兰迪雅品牌不愿意做初级阶段的“商店”,品牌成立 10 年来,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成为生产研发、销售、推广、宣传伊金霍洛本土特产、乃至鄂尔多斯本土特产的窗口。
为了这个目标,都兰迪雅从 10 年前独立设厂制作围巾开始,转变为今天的与内蒙古自治区 32 家工厂合作,签订代加工协议,共同生产研发适合伊金霍洛乃至鄂尔多斯特色的旅游商品。产品涉及:马系列特色商品、羊系列特色商品、骆驼系列特色商品、沙漠系列特色商品、地矿系列特色商品、游牧系列特色商品 6 大系列近千种商品。
都兰迪雅绒毛皮制品销售中心成立于 2007 年,建成当年就被东胜区旅游局批准为“旅游定点购物接待单位”,与近 60 家旅行社签订了“旅游购物定点接待合同”,年接待量达到了 8000 人。2011 年店址搬迁至伊金霍洛旗至今,与都兰迪雅合作的旅行社达到了近 200 家,地域涉及内蒙、山西、陕西、河北、北京,平均年接待量达到了 3 万人次,2015 年达到 5 万人次。
2014 年,都兰迪雅转变销售理念,向国内外旅游发达地域学习。例如奥地利水晶博物馆、澳大利亚基朗羊毛博物馆、比利时巧克力博物馆、法国香水博物馆、泰国原石博物馆、韩国泡菜博物馆等博物馆性质的旅游特产商店。再例如国内的杭州天蚕丝绸博物馆、苏州珍珠博物馆、海南水晶博物馆等博物馆性质的旅游特产商店。我们尝试成立了企业自建的“成吉思汗都兰迪雅羊绒历史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系统地介绍羊绒、驼绒制品的源起、流变和生产发展流程,并结合销售中心销售羊绒驼绒产品,一站式宣传、推广鄂尔多斯羊绒文化,销售当地特产。这样的推广营销方式改变了游客传统单一的进店购物模式,以了解鄂尔多斯羊绒文化知识的方式,激起游客的参观游览兴趣和购买欲望,带动旅游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
2015 年,都兰迪雅继续紧跟国际潮流,学习澳大利亚牧场的经营管理模式,它以游览牧场景区,观看剪羊毛等表演,参观羊文化博物馆,购买羊系列特产为主线,把羊毛被变成了政府官网的旅游首推特产。我们学习云南省的七彩云南,呼和浩特市蒙亮民族工艺品厂,力求在 2015 年推动伊金霍洛旗都兰迪雅牧场景区的建设,把它打造成景区式的、专业推广宣传伊金霍洛旗文化,销售伊金霍洛旗特产的推荐窗口。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