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少闲月,夏初人更忙。天气逐渐炎热,又到了给羊儿脱去毛绒“大衣”的季节。早在剪羊毛季到来前一个月,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夭斯图嘎查“教育实践流动服务队”的队员们便挨家挨户走访摸排,早已摸清了嘎查的“底细”。他们手持笔记本,详细记录着每一户的情况:谁家羊多,需要更多人手支援;谁家劳动力缺乏,剪羊毛进度缓慢……在服务队队长宝迪的笔记本上,各户的需求被密密麻麻标注着,形成一张清晰的“帮扶地图”。
“教育实践流动服务队”的队员们正在剪羊毛。(来源:杭锦旗融媒体中心)
5月28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草原上,服务队便来到了牧户白万和家。一时间,羊棚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咩咩”声与剪刀咔嚓声。队员们干劲十足,分工明确,抓羊、剪羊毛、抓羊绒,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小小的羊圈一时间被热火朝天的劳动氛围所笼罩。
李振平(左)向新加入服务队的党员裴越(右)传授剪羊毛技巧。(来源:杭锦旗融媒体中心)
有着10年养殖经验的村干部李振平,正用膝盖轻轻抵住羊的肩胛,手中的羊毛剪如灵动的燕子,顺着羊毛纹理游走,不到五分钟,一张完整的羊毛毯便平铺在草地上。“遇到打结的地方别硬扯,用羊绒梳子慢慢理顺。”李振平手把手指导2025年新加入服务队的党员裴越。一阵挥动过后,一堆堆羊毛顺着剪刀而下,40多只羊褪去了它们的“厚袄”。
白万和家有130多只羊、30亩地。2022年秋天,他的妻子张文英被确诊脑瘤,长期的治疗让她难以再分担农活。照顾家庭、打理牧场农田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白万和一人肩上。服务队走访摸排时了解到他家困境,便主动伸出援手。自此,每个农忙的日子,白万和家的牧场和田地总会出现那抹温暖的“志愿红”。正午时分,为志愿者们斟满热腾腾的奶茶后,白万和笑着说:“多亏了你们这些好帮手!要是只靠我一个人,这130多只羊的剪毛进度根本赶不上,一旦错过最佳时机,羊受热生病不说,羊毛品质也得大打折扣,损失可就大了。你们一来,我这心里就像吃了定心丸,特别踏实!”
2022年,夭斯图嘎查“教育实践流动服务队”刚成立时,只是一个由8名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包联单位党员组成的小型团队,在草原上默默耕耘。谁能想到,历经三年的时光,队伍如今已壮大至25人,成员构成也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普通牧户主动穿上红马甲,带着一腔热情,奔走在乡亲们的牧场里。
谈起成立服务队的初心,宝迪感慨道:“从最初几个人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大,靠的不是别的,就是大伙儿想帮乡亲们的心。你看那些新加入的农牧民,农闲之余帮着其他人干活;一些志愿者们放下城里的工作往这儿跑,为的就是让咱草原上的农牧民不再为农活儿犯难。往后啊,咱们这支队伍还要带着这份热乎劲儿,去帮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锡尼镇夭斯图嘎查“教育实践流动服务队”部分队员合影。(来源:杭锦旗融媒体中心)
在劳动之余,服务队成员与农牧民坐在一起拉家常、聊生活、话民生。他们向农牧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与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拉近了党员干部与农牧民之间的距离。
夭斯图嘎查“教育实践流动服务队”用汗水和热情诠释了奉献精神,他们的身影成为草原上一道温暖而亮丽的风景线。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深入农牧区,开展更多贴近民生的帮扶活动,让志愿之花在广袤的草原上绚丽绽放,为草原的发展和农牧民的幸福生活贡献更多力量。
下一篇:文化强国 智库何为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