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作为6G发展的关键时间点,被业界认为是6G标准制定元年,全球统一标准的推进将在此期间迈出重要步伐。4月10日,由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开幕,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企业众多专家学者“论道6G”。从实验室里的前沿突破,到试验场上的成果验证,再到对未来商用场景的大胆畅想,事关“中国如何定义未来通信”的“6G号角”在南京吹响。
空天海地,6G技术场景扑面而来
6G广域覆盖距离已接近100公里!看起来还很遥远的6G在本届大会已经形成了初步成果展示,聚焦人工智能、无线通感融合等领域,紫金山实验室、鹏城实验室、东南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等国内外24家企业6G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场景扑面而来。
在紫金山实验室展台,科研人员和产业从业者正围绕6G无蜂窝广域低空覆盖技术的最新成果展开热烈交流。紫金山实验室研究员钟子果向记者介绍,目前实验室6G技术已在云南怒江森林、江苏广播电视塔、苏州太湖等多地开展“一塔一城”模式的应用测试,针对特定区域、特定应用,搭建一套专用通信网络。
“6G的高速率、低时延、广覆盖特性非常适合低空智联领域的应用。”无蜂窝架构相比传统网络拥有更大容量和带宽,基站可灵活“向上”服务无人机,或“向下”覆盖无人车等设备。钟子果介绍,从在河南洛阳、陕西榆林等地试验场的验证情况看,6G的广域覆盖距离接近100公里,相当于5G技术的20倍。
在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展台,南京邮电大学团队带来了“在天上飞的”无人机,和“在海里游的”水下蓝光通信设备,这些展品都与团队正在研发的“空天海地全映射光通信网络系统”息息相关。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林宁介绍,团队研发并融合了不同波段的全双工光通信系统,集成了图像识别和自动跟瞄技术,构建了一个覆盖空、天、海、地场景的通信网络。在极端环境下,如自然灾害导致传统通信中断时,这一技术能够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
“以低空产业为例,现在无人机数量不断增加,在一个集中区域内,无人机的频谱会相互干扰。利用我们的技术,就可以让无人机增强抗电磁干扰能力。”王林宁介绍,项目组正与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合作。“这项技术有望在今年年底投入市场,与无人机厂商达成合作,实现产品搭载。”
2030年商用,手机将进化为AI终端
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党委委员、主任、首席科学家尤肖虎分别就6G技术发展前景与挑战发表观点。他们认为,6G不仅是通信速率的提升,更将引发通信技术本质性变革,并推动多行业生态重构。
在邬贺铨看来,6G将突破传统通信框架,实现“人—机—物”全域互联。“到2030年6G商用后,手机将进化为AI终端,用户内容生成能力将大幅提升,如同2007年iPhone开启智能机革命般激发新一轮信息消费热潮。”邬贺铨举例说,6G发展面临多重挑战:既要满足消费领域视频上传等“大上行”需求,又要应对工业场景中机器视觉、远程控制等对确定性服务的严苛要求。他认为,6G需优先满足手机基础功能升级和工业数字化刚需,以规模效应支撑商业闭环,再延伸至无人机、卫星通信等小众场景。
尤肖虎在会上透露了紫金山实验室的“超融合”技术突破。该架构将通信、计算、AI与工业控制技术深度融合,如同打造“技术工具箱”,可解决目前5G工业应用中时延抖动、传输可靠性等痛点。“实验室正在建设智能机器人示范平台,通过通感融合技术为工业应用加上‘安全锁’,将传输错误率控制在十万分之一以下。”
今年是6G标准元年,两位院士不约而同地指出,6G标准化制定均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当前全球6G标准存在分裂风险,频谱资源统一和供应链协同已成当务之急。
尽管前景广阔,专家也指出现实挑战。现有AI大模型的非实时性与通信毫秒级响应存在矛盾,行业应用投资回报率仍需验证。尤肖虎建议把握5.5G过渡期加强技术试错,邬贺铨则提醒需平衡技术创新与经济性,让6G在传统业务上比4G“更便宜、更快、更可靠”。
打头阵!建设“6G之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6G技术纳入未来产业培育核心框架,释放出国家大力发展6G技术的强烈信号。
南京已经连续4年举办6G大会,此次将“全球6G技术大会”更名为“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旨在将大会关注焦点拓展至未来产业生态,致力于推动创新策源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开幕式上,紫金山科技城提出“6G之城”的建设愿景。南京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汤小南从6G技术攻关、成果转化、“6G之城”建设规划等方面进行推介。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副秘书长富军发布了《2025移动通信系列白皮书》,聚焦6G关键技术、毫米波与太赫兹、数字低空、车联网等多个当前最受关注的前沿方向,系统梳理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力求在全球标准化进程进入关键阶段之际,为产业界提供系统性的思考框架与技术路径参考。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本次大会现场促成多项合作签约:紫金山实验室与通号低空、银河航天签约,共同推动6G在应急通信、低空经济等前瞻领域的应用探索;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则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签约,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聚焦6G与移动智能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记者张宣 杨易臻 蔡姝雯)
下一篇:人脸信息安全保护有了新办法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