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守正创新才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进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深入理解守正创新在文化建设中的辩证关系
守正创新体现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文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文化本身的特征属性和发展要求决定了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只有以守正为创新凝心铸魂,以创新为守正注入活力,才能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融会贯通,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为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和现代转型指引正确方向、开辟广阔空间、提供强劲动力。
在文化建设中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和创新,两者彼此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体现了不变与变化、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对于两者的关系,守正是前提,为创新定方向,是“不变”;创新是动力,为守正谋发展,是“变”。必须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深入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深刻剖析、敏锐把握、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基点、结合机理、结合路径,不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和丰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与形式,切实做到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牢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的精神特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并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坚持守正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一方面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另一方面体现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创造性揭示、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实践的创新性引领。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于如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三个方面,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这里,坚持守正创新不仅是其中之一,亦是三者的落脚点所在。可以说,守正创新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形成和确立的精神底色,也是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方方面面的精神特质。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魂脉,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坚守人类文明发展正道,在交流互鉴中展现中华文明新形象,并根据时代特征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守正创新中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坚守魂脉与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数典忘祖就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我们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我们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就是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推陈出新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与马克思主义实现融通的思想文化资源,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中华文明能够历经五千多年历史变迁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关键在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要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就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成为我们推动文化创新创造的丰富资源;就要立足当代中国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坚持与人民同向同行,从人民群众鲜活生动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挖掘文化创新创造的智慧和经验,形成更多文化精品;就要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探索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形式,注重以新技术、新手段赋能文化创新创造,不断创新数字技术与文化建设融合的方式方法、路径途径等;就要通过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和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对传统文化进行细致深入的学术研究,以尽可能宽广的视野对文化传统进行精细梳理。尤其要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工作,进一步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要结合新的技术手段以及新的表达形式,赋予优秀传统文化全新的时代内涵,让其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生融通与共鸣。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让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