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第二个结合”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相结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持续贡献陕西力量。
坚持“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第二个结合”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解决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大地的问题。只有根植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个结合”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深刻阐明“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第二个结合”巩固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增强了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在坚持“第二个结合”中展现陕西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在坚持“第二个结合”中,陕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陕西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陕西地处黄河中游,史前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文化遗存时代序列完整。轩辕黄帝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先河,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上,铸有铭文“宅兹中国”,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秦始皇横扫六合,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中央集权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形成……这些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篇章,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成长与繁荣的见证,还是陕西文化深厚底蕴的体现,为推进“第二个结合”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与不竭的创新灵感。
陕西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陕西是一片红色热土,拥有众多红色文物。红色文物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留存在三秦大地上的红色旧址、红色故事、红色文献、红色文艺等红色文化资源,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等红色精神,都是陕西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不仅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还为“第二个结合”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动力。
陕西有众多的特色文化品牌。从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西部演艺、陕西戏剧等特色文化品牌,到华阴老腔与现代摇滚乐的融合,再到大唐不夜城《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的创新尝试,在“第二个结合”的陕西实践中,陕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紧扣时代主题、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时代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陕西文化品牌。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陕西要在坚持“第二个结合”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奋力谱写文化建设新篇章。
深挖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在保护中挖掘利用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用心守护好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等中华文明和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扎实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做好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从历史文化中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建设创新,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
推动陕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打造陕西文化产业新业态。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品牌建设。通过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文化投融资机制、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措施,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创新,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性,激发文化创新活力。通过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探索陕西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式、新路径,擦亮陕西文化名片,打造独具陕西特色的文化品牌。二是以数智技术赋能陕西文化产业融合,推动陕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数智技术拓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促进跨区域、跨行业、跨平台融合。积极培育数字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三是培养新质人才,为陕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人才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加强对文艺创作者、文化产业从业者等各类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新质人才队伍,为陕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借鉴国内外优秀成果,推动陕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挥陕西“一带一路”区位优势,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促进陕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艺术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加强与国内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事务,推动陕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互鉴。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上一篇:乌审旗:数字技术赋能 为基层减负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