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资讯
内蒙古:点“绿”成“金” 擘画生态富民“新画卷”
时间:2024-06-28 17:30    浏览:193次

仲夏时节,记者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哈夏图嘎查雷爱强家的2400亩草场,只见一排排柠条翠绿挺拔,长势喜人,零星地还能看见未凋零的黄色柠条花点缀其间。

然而二十年前,雷爱强分到这片草场时,三分之二是沙梁,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劣质草,每到刮风的时候,黄沙能卷起二尺高。当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放弃草牧场去城里打工,二是想办法改良草牧场,他思考之后,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1.jpg

雷爱强(左一)给前来学习的人讲解柠条的种植技术。(摄影:闫瑞林)

从2000年至今,20多年里,从承包到户劣质草,平沙莽莽黄入天,到邻里效仿种柠条,草色幽幽满目青,雷爱强从来没有放弃给荒芜沙漠增添嫩绿,他坚信搞好生态才是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才能留给子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2019年,克服了重重困难的雷爱强终于完成了2400亩柠条的种植,完成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奇迹,实现了点“绿”成“金”,端上了生态致富碗。

“2400多亩草牧场已全部种上了柠条,每年收割的柠条加工成柠条粉,不仅能满足我家400多只羊的饲喂需要,还能出售一部分给周边的农牧民,增加一部分收入。”雷爱强连年种植柠条享受到了“绿色红利”,现已成为当地闻名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典型示范户。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周边20多户牧民陆续种植柠条改良草牧场2万多亩,从茫茫荒原到一片新绿,一幅生态富民的崭新画卷正在杭锦大地上徐徐铺开。

草原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和绿色生态屏障,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草原生态治理的逐年深入和草牧场改良项目的有效实施,杭锦旗的广袤草原重现了绿色生机。特别是近年来,农牧民改良草牧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都说:“原来的草牧场沙化严重,发展不了养殖业,现在草牧场上种植1亩柠条比原来种植10亩沙蒿的效益都强。”农牧民转变发展思路,实现了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双赢,搭上了绿富同兴的快车。

生态建设,久久为功。随着国家对生态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政府的大力宣传,地处沙区的农牧民开始转变观念,不断有人加入承包沙漠种树的队伍。乌日更达赖便是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图格日嘎查的治沙领头人,他不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并教给周边牧民,种树的成活率也由原来的30%提升到90%以上。截至2024年,他已经在大漠中恢复植被10万余亩,年收入近20万元,在不断将大漠变绿洲的过程中,他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2.jpg

乌日更达赖家周边绿草成荫。(摄影:闫瑞林)

对于未来的生活,乌日更达赖更是满怀期待,他计划经营牧家乐,并且开设一个生态体验区,让更多人能感受到生态治理带来的红利。如今,库布其沙区大批农牧民融入治沙和生态产业链条,实现了商业、生态、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靠植树致富的农牧民越来越多,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

延绵不断的壮美黄河,一碧千里的优质草原,浩瀚无边的库布其沙漠中乍现的茵茵绿洲,水面上鱼儿欢跃,水鸟翱翔天际,碧草与湛蓝天空连成一片,天空中造型各异的云朵与地上成群的牛羊交相呼应,在杭锦旗,这样的绝美生态画卷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这样的青山绿水,是一代代杭锦儿女战风斗沙绘出的“生态画卷”,也是杭锦旗点“绿”成“金”擘画出的生态富民“新画卷”。

自2000年以来,杭锦旗累计完成林草生态建设任务1386.46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由2000年的7.23%、16.2%提高到2023年的18.08%、65%,林草总产值达到14.68亿元。杭锦旗始终把绿色作为最大优势、最大财富,始终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相继实施了“三北”工程、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取得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绿的多赢效果,植绿、爱绿、护绿在杭锦旗已蔚然成风。下一步,杭锦旗将继续厚植生态底色,统筹布局,做好经济与生态相互促进的“绿色循环”工作,着力绘就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生态富民新画卷。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