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资讯
弘扬先辈精神,推动古建筑保护事业薪火相传
时间:2023-12-28 16:30    浏览:578次

在中国古建筑保护工程的见证者和践行者、营造学社建筑遗产保护的传灯人祁英涛诞辰100周年之际,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世纪回望——纪念祁英涛先生暨中国古建筑保护探索之路”座谈会在京召开,以祁英涛主持参与的古建筑保护工作为线索,展示、总结这一时期我国古建筑保护思想与实践,探讨中国古建筑保护事业发展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创制立规、树立保护理念、探索修缮实践。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原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基础上,历经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古建筑修整所与文物博物馆研究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古文献研究室等阶段逐步发展至今,涌现了一批文物保护领域的领军人才与技术骨干,特别是古建筑领域以祁英涛为代表的一代文保专家,走出了一条中国古建筑保护探索之路。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建筑领域带头人,祁英涛曾主持永乐宫、南禅寺大殿、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等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在工作中,他对古建筑形制注重考察、研究,同时也关注重要文献的搜集整理;他注重记录,擅长总结,精于结合实际工作,深入探讨文物保护原则和理念,著有《中国古代建筑的保养与维修》《怎样鉴定古建筑》《中国古代壁画的揭取与修复》等,真实记录了中国古建筑保护发展历程,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重视人才培养,多次开办古建训练班并教授重点课程,为全国文物古建筑保护战线培养了大批骨干精英。

30余位古建筑行业的专家、学者围绕祁英涛先生相关事迹,聚焦我国古建筑保护领域成就与发展进行了交流分享。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李六三表示,祁英涛是我国古建筑保护工程的见证者和践行者,是营造学社建筑遗产保护的传灯人,是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卓越代表,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建筑领域带头人,更是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学习楷模。期待年轻一代秉承以祁英涛为代表的老一辈古建人潜精研思、术业精专、勇于创新的学者精神,并从文物保护法制体系建设、联合协作、多学科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培养、文物保护资金投入、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推广、活化利用等方面深入探究。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说:“以祁英涛为代表的前辈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理念为魂、制度为骨、工程为血,希望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各古建保护力量携手搭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构建具有文物特色、符合文物实际的文物保护理论体系、制度体系等,助力文物延年益寿。”

专家认为,祁英涛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文物保护的原则,在古建筑保护修缮、保护工程程序、研究思路、设计方法、绘图内容、施工技术等方面逻辑周全,治学严谨,要求极其严格。他在著作和讲座中深刻地阐述了恢复原状和保存现状之间的关系,能够把实践经验的总结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祁英涛长期以来对古建筑保护工程深入参与,做了大量的考察、调研以及现场保护工作;他对早期木结构特征、发展脉络、地域特色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后人认识古建筑、鉴定古建筑提供了基本遵循;他针对传统方法、工程做法等方面不仅记录传承,还补充了部分科学的分析;他接受新技术,注意和新技术相结合,走到了古建筑的前沿,如他撰写的《怎样鉴定古建筑》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从业者随身携带的专业指南。

为配合此次座谈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特举办“世纪回望:纪念祁英涛先生暨中国古建筑保护探索之路”专题展览,以追念前贤,回顾和缅怀祁英涛的生平事迹,继承和弘扬以祁英涛为代表的老一辈古建人潜精研思、术业精专的学者精神,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报国情怀,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高尚情操和扶植青年的育人风范,总结中国文物保护的历史经验,面向新时代,展望新征程。(记者胡芳)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