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资讯
艺术为媒文明互鉴 全民共享文旅融合——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综述
时间:2023-12-21 17:05    浏览:223次

多元文明,美美与共。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泉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以下简称“海艺节”)在福建泉州举行。本届海艺节包括“共情之美”“天籁之美”“匠心之美”“和合之美”“炫光之美”五大主题板块12项活动,线上线下联动,惠及更多观众,中外文明交流、多元文化汇聚、多国民众联欢的生动图景在此呈现。

艺术为媒 沟通民心共筑匠心

一曲南音起乡愁,千年非遗动情丝。南音作为中国现存较古老的乐种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拥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的美誉。泉州,正是南音的发祥地。第十四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开幕式上,一曲《百鸟归巢》响起,寓意无数海外游子归家的喜悦心情。南音不仅寄托了异乡人的浓浓乡情,成为维系海峡两岸同胞及海内外华人华侨心灵契合、血脉相融的重要精神纽带,也遍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品牌符号。这次南音大会唱共有来自海内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8个南音社团650余名“弦友”在泉州南音艺苑、泉州府文庙李文节祠、晋江五店市和祖昌音乐厅等地轮番献艺,齐唱南音,共话乡谊。

越过千秋,横跨四海,中外“偶艺”尽现魅力。第七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展开幕式上,由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创排的《小金刚传奇》广受称赞,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木偶魅力与人生况味。国家一级编剧、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原副主席王景贤说:“泉州木偶至今已传遍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许多国际艺术节,受到了世界各地观众的欢迎和推崇。长期以来,和谐交流、全民共享是所有木偶爱好者共同的愿望。”此次木偶展,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2个国家35个木偶表演团队的艺术家们共赴艺术盛会,播撒友谊的种子,他们走进学校,深入农村、社区,在广场、剧场演出,带来80余场高水准的木偶表演。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国泉州、日本横滨、韩国光州三座城市共同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十载同行 心手相连”2023泉州·横滨·光州文艺汇演中,来自三市的舞蹈团队携手为观众献上一场独具特色的文艺演出,这是十年来泉州、横滨、光州开展深度合作,增进城市间人民友谊的重要缩影。

艺术不仅架起了民心沟通的桥梁,也架起了艺术家们打磨技艺共筑匠心的舞台。泉州南音传承中心负责人庄丽芬介绍:“泉州南音传承中心不仅有南音舞台表演,还承载了传承、保护、推广的工作。我们一方面请国家级传承人对南音进行活态传承,另一方面也在守正创新、加强创作,吸引更多年轻人和外地观众感受南音魅力。”

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艺术“破圈”的讨论并未停止,这也是当前很多艺术院团共同思考的问题。泉州是蜚声中外的“木偶艺术之乡”,泉州木偶戏是我国第一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我们曾带着泉州木偶戏在全国展演,点滴积累,获得各地观众的厚爱。”泉州木偶剧团副团长林建裕告诉记者,“为保护泉州木偶戏,政府为剧团加挂泉州市提线木偶传承保护中心的牌子,当前剧团在保护古剧本的同时,也在创作一些新作品,并招录了很多‘00’后学员,让木偶戏后继有人,让传统艺术跟上时代脚步,永现光彩。”

文明互鉴 开展文化交流合作

大道之行,和合共生。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艺术发展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各领域80多位专家出席活动,共同探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历代传承与当代表达、海上丝绸之路人文发展与自然平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文旅融合中的艺术赋能与价值体现等议题,并为提高泉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建言献策。

意大利国际艺术联合会主席劳拉·巴巴里尼认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当代国际艺术在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加强国际理解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为未来艺术文化交流开启新的篇章。“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过去的历史,也是未来艺术发展的源泉。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仍然有机会欣赏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艺术精神,它将在未来几个世纪里继续绽放光芒。”劳拉·巴巴里尼说。

研讨会上还公布了“泉州世界遗产艺术+”的联合倡议。倡议提到,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愿与全球伙伴携手,共同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以艺术为媒介,阐释和活化利用世界遗产,让更多人爱上世界遗产,守护世界遗产;推动艺术赋能城市文旅发展,惠及民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进一步促进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了解与互信,推动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让艺术更灿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互鉴,美美与共。

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是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核心活动之一,也是近年来泉州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美术展。展览以“五星出东方”为主题,以跨时空的叙事方式呈现了来自丝绸之路沿线18个国家、140位艺术家的220幅中外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艺术家们以差异性的艺术语言,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谱写了“文化相连、精神相系、情感相依的美好故事”。

千年丝路,璀璨非遗。意大利威尼斯玻璃珠工艺、罗马尼亚手工刺绣、广东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海南黎族骨器制作技艺、山西桃木雕刻、福建农民画……“丝路拾珍——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集中呈现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性非遗作品、国内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和福建省代表性非遗项目,共有15个国家的118个非遗项目参展,参展国家数、境外非遗项目数、世界级项目数、国家级非遗项目数、展陈面积等均是历届之最。多元文化同台展示,不同文明、民族汇聚交融,共同见证人类文明时代延续、薪火相传。

全民共享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中山路位于泉州古城的核心地带,泉州民居的传统与海交文化的建筑精要都在这里得到展现,今年恰好有百年历史。阵阵鼓声与人群的欢呼声远远传来,一群醒狮少年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咯咯笑的孩子们从成年人的肩头升起,探出手摸摸一跃升起的狮子的耳朵。

“太热情了,这里的观众太热情了。我们是专门从莆田来参加这次街头演出的舞狮团,本来是5人表演,今天又加急调了4个人来。通常情况,我们的醒狮表演是五到十分钟,但观众们欢呼声不断,小朋友们也很喜欢,我们也很振奋,于是索性加入互动环节,把刚才单次表演的时长拉长到三十分钟,和大家一起过个瘾,真心希望我们的舞狮文化名扬天下。”舞狮演员周乾告诉记者。

这样的街头表演不止一处,海艺节期间,“街艺福见”——第三届福建省街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在中山路徐徐铺开。数百名八闽街头艺人在泉州市中山路布置的12个点位进行行进式展演,民间武术、现代街舞、木偶表演、茶艺展示及器乐合奏等轮番上演,节目内容涵盖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非遗手工技艺等门类,全面展现近年来福建省街头文化艺术发展成果,让市民游客可以和艺术进行一次“零距离”接触。此外,还专门邀请海外街头艺人及其他省份非遗演出团队,增设中外街舞选手互动、民俗节目快闪等特色环节,吸引市民群众驻足观看、体验。艺术盛会与市民群众生活紧密衔接,文化魂和烟火气在世遗之城融合展现,真正打造“没有围墙的剧院”,营造出全城参与、人人共享的艺术氛围。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福建省和泉州市在推进文旅融合、促进文旅消费、赋能城市发展等方面持续用力,全力打造全国最具烟火气旅游城市、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海艺节的举办也为泉州市文旅融合、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

泉州海洋文化历史悠久,541公里的海岸线蜿蜒曲折,海景风光如画,其中崇武—秀涂海岸线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线之一。非遗人才考察队伍走进惠安县崇武古城,感受文化魅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主席凯伦讲道:“在考察惠安非遗项目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石雕,这些石雕雕的是《水浒传》《西游记》里的人物,用石雕讲故事,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此外,走在古城墙上眺望海岸线,在灯塔上看着落日和大海,感觉都很特别。在来时的路上,导游也介绍了惠安女的故事,当然,我今天所看到的、所了解到的只是当地艺术短短的一撇,我希望能多次回来看看更多惠安的美景。”

福建省和泉州市长期处在对外交流、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的前沿,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坚实的对外交流基础。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是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届,永久落户泉州,业已成为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增进民心相通、传承弘扬“丝路精神”的重要舞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贾倩)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