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资讯
“科技范儿”加速农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12-22 16:47    浏览:226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随着各种“科技范儿”十足的农业智能装备、智能应用走向田间地头,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正在加速,农产品的“软实力”也逐步得到提升。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支持开展联合攻关,加强高产、耐盐耐碱、耐寒耐旱等急需品种的研发。目前,我国粮食作物良种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8f4be2b0bcf44dc1afa5a555391d4631.jpg

这是空间水稻原生稻和再生稻的图片,显示空间稻穗与颖壳张开的表型。随着圆满完成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位航天员平安归来,经历了120天全生命周期的水稻和拟南芥种子,也一起搭乘飞船返回舱从太空归来。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

c8cc4548020d4b31912ff87b5c3708da.jpg

云南锦科花卉工程研究中心里已经发芽的太空种子(2023年4月3日摄)。2022年8月,21个组合、8000多粒鲜花种子结束太空遨游后来到云南锦科花卉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对种子进行消毒、冷藏、催芽、播种等工序后,有12个组合、1200多粒种子顺利开花。航天育种是培育花卉新品种的重要技术,该育种方式可以扩大变异系谱,增加新品种的可能性。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ea2a927d4434440184315eb9876b7da0.jpg

2021年11月25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隆平生物技术公司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新华社记者杨冠宇 摄

4d1ee98e9d4d4f989c618543c2a0026b.jpg

2023年2月22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科研人员于萌在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做水稻杂交实验。新华社记者张丽芸 摄

粮食稳产增产,关键在科技。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2012年的57%提高到2022年的7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2年的62.4%,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注入新动能。

cf6e61f247d342f0a45d29a1d9fd3edf.jpg

2023年4月20日,在彭山区公义镇的数智水稻示范基地,秧盘智能传输带运送育秧盘。新华社记者王曦 摄

eab4bd2680e94b43b46015d8c444b291.jpg

2022年4月7日,在新疆阿图什市格达良乡的棉田里,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在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林 摄)

fd58ef54897b4afb93d63f05f1409fa7.jpg

2022年8月20日,工作人员在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内检查自动排水灌溉设备。新华社记者张涛 摄

a1a9420c6a674fc6acdd3dad9e397a6e.jpg

2023年12月7日,工作人员在达拉特旗现代数字农业科技产业园管护草莓秧苗。新华社记者李志鹏 摄

0e0fca4676eb4c0e85df58fab31df53d.jpg

2023年9月5日,在甘肃省张掖市山山丹县位奇镇十里堡村,技术人员开展“一喷多促”作业(无人机照片)。“一喷多促”是将叶面肥、调节剂、杀菌杀虫剂等药剂充分混合后,对农作物实施一次性喷洒作业,减轻干旱和病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力促减灾增产。新华社记者范培珅 摄

958985d35a844fafb51f73d20a9bd41f.jpg

2022年10月9日,在安徽芜湖中联智慧农业峨桥示范基地内,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终端了解稻田合适的收割时间。新华社记者张端 摄

b03ddfd4ad464e9890a717064336b0f2.jpg

2022年7月20日,在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无人收割机”在收割水稻。农技人员通过北斗定位和5G技术,设定路线与参数,“无人收割机”便可在农田中精准完成水稻收割,既降低粮食损耗,又提高生产效率。新华社记者万象 摄

df4a8c3ceb3747db8331453ccf55c096.jpg

2022年10月9日,在安徽芜湖中联智慧农业峨桥示范基地内,工作人员在介绍智慧农业云平台。新华社记者张端 摄

7d4ef5df94de4021ada10b307c6eedc6.jpg

2023年9月22日,在黑龙江省富锦市气象局,四名青年气象员在整理分析数据、提供农用天气预报信息。新华社记者石枫 摄

b874d1ba4216455dba8c06d6a242c0eb.jpg

2023年6月6日,在中储粮安阳直属库有限公司滑县道口分公司粮库内,工作人员通过测温设备查看库内温度、湿度等数据。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摄

“藏粮于技”与“藏粮于地”,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事实证明,中国人不仅能够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而且有能力把14亿多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好。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