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资讯
凝聚智慧,应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共同难题
时间:2023-11-02 17:42    浏览:256次

保护和传承人类古老文明,对当代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正是基于这一共识,故宫博物院于2016年首次举办太和论坛,同与会的文明古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共同发布了旨在促进人类文明保护与发展的《太和宣言》。

10月16日至17日,以“文物保护国际交流·合作·共享”为主题的第六届太和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埃及、法国、希腊、意大利等国及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国际文物保护修复、国际博物馆管理、标准化机构、高等院校等领域的代表聚首紫禁城,共同破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这一国际性难题。

国际合作促进文化遗产保护

“携手应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联合探讨人类文明可持续传承的有效途径”,是太和论坛举办的宗旨和重要意义。

本届论坛上,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特里·尼安贝强调了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他表示,“文化遗产是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系列既有形又无形的价值观。推广和保护这些遗产至关重要,因为破坏文化遗产意味着社区失去了身份认同。”如今,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不断受到多种因素持续的破坏和威胁。“文化部门的所有利益攸关方必须齐心协力保护我们的遗产。”特里·尼安贝说。

国际文物保护修复学会副主席亨氏·朱尔根·弗沃斯特同样认为,文化遗产在国际、国家和社区层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文化遗产是全球旅游业的支柱,为世界各地的社区提供了就业和经济机会。“然而,气候危机、自然和人为灾害以及武装冲突威胁着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而保护专家通常是最为紧缺,也是最有能力拯救文化遗产的群体。”

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领域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在文物保护利用、考古发掘、研究阐释、展览展示等领域成果丰硕:与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等24个国家累计开展了44项联合考古项目,在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等6国开展了11项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与世界各国合作举办了500多个文物进出境展览,通过跨国跨学科合作,协力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太和论坛上表示:“作为故宫这座中华文化宝库的保护管理机构,故宫博物院愿与中外文化遗产工作者一道,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主动、有力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挑战

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谈到当今文化遗产保护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军事战争因素、自然灾害的不可抗力以及全球化浪潮下文化冲突的加剧,都给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阻力。

希腊文化部部长莉娜·门佐尼表示,气候变化直接和间接地威胁着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无论是世界遗产地、乡村的小型纪念碑、文化景观,还是历史建筑或花园,都会随着温度持续升高、降雨的变化或者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等情况,对材料造成损伤和压力。因此,文化遗产需要适应气候的恢复和保护方法”。

“文物、建筑和遗址的构成材料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老化和退化,同时公众对遗产的价值观和体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此外,对于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传统的解释、展示和保护方法日益受到质疑。”希腊克里特大学教授斯皮罗斯·安纳西塔西亚地斯从多角度谈到文化遗产保护在当今时代面临的难题,在他看来,我们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利用和保护的能力,取决于对遗产的物质性和社会性变化以及两者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这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同时,有必要在不同国家之间巩固、发展和交流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他说。

结合敦煌莫高窟保护与国际合作交流的经验,敦煌研究院副院长郭青林认为,大量国际合作不但带来了新的文物保护技术和保护理念,也对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介绍,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开展了与美国盖蒂保护所、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大阪大学等国际知名机构和单位的合作,使得敦煌研究院成套壁画保护技术和科学保护程序的构建、人才培养、总体保护规划编制、游客承载量、预防性保护体系构建等方面成果丰硕,多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因此,作为敦煌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莫高窟的保护同样需要长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敦煌研究院正在开展的国际合作有10多项。”

标准化工作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莱昂纳多·卡斯崔奥塔在论坛上表示:“为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制定的国际准则和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文化遗产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条约《世界遗产公约》,为定义和监测‘文化财产’创造了一个全球共享的动态机制。”他认为,在18、19世纪,各国开始致力于保护本国文化遗产,到20世纪中叶,随着有助于建立和推广共同标准和政策的组织的出现,国际化趋势得以加强。20世纪下半叶,国际协作与国家倡议相结合,开启了文化遗产国际化的新篇章,进而出现了具有全球意义的古迹、遗址的确定标准。

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海洋考古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詹长法看来,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被称为标准化。“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对其展开的科学保护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遗产保护标准化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詹长法说。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介绍,中国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由于文物蕴含珍贵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对文物进行保护时,必须采用科学的、审慎的人工干预手段,防止或延缓各种因素对文物的损害,因而文物保护装备的研发及其标准化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

2012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文物局合作开展了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的试点工作,共同打造“制造商+用户”和“产品+服务”的新模式;2015年成立的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物保护专用设施分技术委员会,通过积极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检测认证能力培育等工作,实现了标准化与产业发展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为国内外文物保护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国际推广贡献了中国智慧。(记者于帆)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