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视频直播、电子竞技、数字文博等新兴数字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在数字化浪潮中,如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百姓享受更高质量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
9月15日举行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科技赋能:发展机遇与风险应对”平行论坛上,来自政府、高校、企业及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及风险应对展开探讨。与会嘉宾表示,数字经济正重塑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和产业生态,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
图为2023北京文化论坛“科技赋能”平行论坛。(新华社记者魏梦佳摄)
“数字经济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数字化转型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说。在他看来,数字技术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内容、模式、业态和场景的创新,不仅提升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还催生了文化新业态、新模式,使文化内容“可视化、互动化、沉浸化”。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变革,有力推动了出版业的创新与发展。”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坚介绍,随着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加快和信息传播能力极大提升,出版活动可选择的内容急剧增加,出版产品的生产周期大幅缩短,我国现今年出书品种50多万种。同时,新技术手段也让出版内容的呈现形式不再局限于平面文字或图画,而是以更加立体多维、具象化的形式展现,实现了“沉浸式”阅读。
数字经济也促进了文化消费模式的创新。与会专家指出,文化消费从线下移至线上,拓展了网上消费空间、丰富了消费场景,也催生出更多虚拟文化产品,如线上演唱会、云展览、云音乐会等,数字文化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此外,数字技术也正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表达插上翅膀。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以大众更可近、可感的数字化形态呈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2023北京文化论坛嘉宾参观北京鼓楼展出的数字互动体验展。(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看到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具有巨大潜力的同时,不少专家也坦言,数字化浪潮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例如,中小型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优质的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区域间的数字文化鸿沟有待消弭等。
面向未来,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融合发展为路径,真正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认为,未来仍需提升文化产业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用好相关的政策、平台和技术,加强依托5G的工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产业“云、网、端”基础设施,升级传统文化基础设施。
“面对数字经济浪潮,只有学会与数字经济‘共舞’,才能在融合发展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最新成果,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王一鸣认为,科技创新和跨界融合成为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我国要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与智能制造、智慧服务,以及金融、物流、教育、体育等领域融合发展,在相互渗透中促进业态、模式和场景创新,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记者魏梦佳)
下一篇:郭京宁:让考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