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数实融合视野下的算力可持续发展之路”金台圆桌研讨会现场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650万架,能耗总量达130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用电量的2.7%。同时,用电量成为数据中心运维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据统计传统数据中心建成后,电费占运维总成本的60%-70%。
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认为,推动算力实现自主、健康、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是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答题”。这需要从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手,优化算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何宝宏表示,地方政府要加强对相关政策内涵和要求的理解。衡量数据中心绿色可持续,要从政策上去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及划分。“算力发展要兼顾建设和运营两个方面。算力设施建设包括供配电、制冷等方面,而针对配电技术或针对算力中心的创新,以及一些储能技术的创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何宝宏说,算力协同、跨越调度、电力算力协同协作等问题的解决都对能耗减少非常重要。
“现在建数据中心,要追求在算力上的功能实现。”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震教授建议,希望未来能够综合各方意见,进一步衡量算力及计算能力的能效,进一步优化数据中心的功能建设,做好政策规划先行和市场自然发展之间的平衡,实现算力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为应对数据中心的耗能问题,英特尔副总裁蒋涛表示,英特尔的绿色PC(个人计算机的英文缩写)理念和绿色数据中心技术框架2.0方案,可支持中国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数据中心技术框架2.0方案,从XPU(处理器)层一直到服务器层、机架层、数据中心层,均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和解决方式。”蒋涛认为,这将助力数字化和绿色化的协同发展。
在同方计算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的思考中,算力需求越来越大,更多的是要依托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通过技术创新共同实现整个算力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算力的标杆体系 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千行百业
随着产业各方纷纷布局算力领域,各类算力服务逐步投入使用,算力参与者也纷繁驳杂。如何进一步加强产业算力服务的转化、输出、分配和应用,打造标准化、普惠化的算力服务水平,让算力更好地赋能社会千行百业,成为此次研讨会上嘉宾们热议的话题。
闻库认为,要构建算力的标杆体系,通过建立各项算力数据指标的设定值,构建算力标杆体系,并与国际趋势保持一致,积极引导各个产业向着高效算力方向发展。“通信信息标准要秉承开放与国际化。只有实现开放、国际化,达到全球互联互通,世界与中国才能互相受益。”闻库说。
对于算力的开放化与国际化,蒋涛也认为,只有秉承融合、开放、合作的态度,才能加速推动产业融合。在这一进程中,跨国企业在利用自身技术和专长支持中国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将共享中国的发展机遇。目前,英特尔正积极与中国厂商合作,在冷板低成本材料替代以及简化设计方面开展研发和推广,赋能数据中心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实践。
在浪潮信息数据中心产品部副总经理李金波看来,数据中心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标准化,避免五花八门的设计导致产业落地应用时繁琐复杂。李金波建议,未来要做模块化数据中心,按需增加液冷模块化机房,或者在数据中心楼宇还没有建设时,考虑预置化液冷数据中心,形成液冷数据中心标准化方向。同时,关键设备和接口也要标准化,让各厂商服务器直接选用标准化的模块适配不同的芯片。此外,还要做全行业统一规范,推动液冷快速、大规模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推动算力更好赋能经济社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认为,要致力于研发新的革命性技术,同时注意算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共同推进算力走进千家万户。“在建设算力网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升算力服务的水平和算力服务设施的应用性。”张云泉说,算力能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就是算力最好的时代,才是数实融合最好的结果。
“当前,利用边缘计算,许多制造业领域已经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自动化生产,人工智能技术已加载到设备本体里面,让设备具备运算能力,比如能够自主运动、自主识别地图、自己判断障碍物,可以降低人的体力劳动。”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裁蔡化表示,下一步,通过人工智能手段,把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的技术融合起来,实现信息网与物联网结合,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更多实际工业生产等应用场景里,并利用数字孪生系统进行数字构建,提高企业实际生产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在多位与会专家看来,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算力正伴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像水和电一样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基础需要。也正因此,社会各界应协同创新,推动算力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更快提升整体算力服务水平,更好赋能社会发展。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