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资讯
鄂尔多斯:“非遗”进校园 传统文化植心间
时间:2023-08-21 16:33    浏览:298次

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九小学的体育馆里,一群穿着校服的孩子在《敖包花开》的音乐中,跟着教练的指导认真地练习着穿、腾、跃、翻、滚等舞龙动作,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f89d48d489bd429b8e5033f9065e587b.jpg

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九小学舞龙舞狮社团在训练。(来源: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我们在节目编排中,创新融入了蒙古族特色,就是为了引导孩子们了解、学习、发扬多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团教练王军飞说。

2021年秋季学期,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九小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龙舞狮引进课后服务中,成立了舞龙舞狮社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社团逐渐发展壮大,有了稳定的队伍。

“我喜欢舞龙和舞狮,训练再累,也要坚持,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学生陈浩轩骄傲地说。

正是凭借着独特的创新和刻苦的训练,2022年,孩子们首次参加全国民族龙狮文化展示活动“梅岭杯”第四届中华民族青少年龙狮争霸赛(学生专场)暨全国传统舞龙争霸公开赛这样的国家级赛事,就获得了男子组自选舞龙金奖和男子组传统南狮银奖。

“非遗”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四小学也已开花结果。2021年,蒙古族皮艺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为了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手工技艺,康巴什区第四小学开设了皮雕课程。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孩子们的追捧,各年级学生争相选学这项蒙古族传统技艺。课堂上,师生深研皮雕技艺,在处理好的皮革上,先行描图打稿,再以雕刻刀、木槌等工具凿打、刻镂出层次深浅不同的花纹,最后上色渲染,完成作品。课程还积极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衍生出文化用品、装饰挂件、传统首饰、生活用品及功能箱包五大创作领域,制作出钱包、手机壳、挂件、笔记本、手链、书签等多种学生及家长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

23235677709318206.jpg

康巴什区第四小学的学生在学习制作皮雕作品。(来源: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

“孩子们在感知、理解与体验皮雕艺术的过程中,认识到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同胞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交往交流交融才有了如今的盛世之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看似普通的皮雕课程,在孩子们心中渐渐扎根。”康巴什区第四小学校长王晓丹这样说道。

8e5444372775438f86fadb3e1bb63fd8.jpg

乌审旗第五小学学生在制作枣饼。(来源: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

在鄂尔多斯市各地的中小学校,开设的“非遗”课程丰富多彩,既有当地民族特色的羊毛毡画、盘扣、刺绣、柳条编织、枣饼制作、蒙古包搭建,也有全国各地的传统戏剧、扎染、剪纸、景泰蓝掐丝技艺、木偶制作等等。各学校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视频连线省外“非遗”传承人、外派教师学习技艺、引进专业人才指导等多种途径,为“非遗”课程的开展构建起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2a99ece84a8e41ffaa785531641708d3.jpg

伊金霍洛旗第三小学学生制作的羊毛毡画展。(来源: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

“‘非遗’项目进校园,是体育、美育、劳育,更是一种有形有感有效的思政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从每一个孩子抓起,从了解和认同包含了各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朝戈说。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