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鄂尔多斯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院非遗工作人员赴准格尔旗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
此次记录工作分别走访了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准格尔蒙古族民歌传承人弓赛音吉雅、奇俊文,准格尔地毯植物染色技艺传承人王根凤,灯游会传承人刘玉印4位传承人。
弓赛音吉雅老师为了将传承一度中断的准格尔蒙古族民歌进行抢救性记录,历时13年,深入准格尔旗各个乡苏木镇20余个村,走访了20余名蒙古族民歌老艺人,通过老艺人口述演唱,他记录曲谱并磁带录音的方式,收集整理了123首准格尔蒙古族民歌,随后又将搜集整理的民歌组织演唱录制成DVD,保留了准格尔蒙古族民歌的原生态形式。为准格尔蒙古族民歌的恢复、传承和发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采访准格尔蒙古族民歌传承人弓赛音吉雅
奇俊文老师已年逾古稀,是土生土长的准格尔旗蒙古族,她的父亲奇坤山在20世纪是当地有名的民歌艺人,受父亲的影响,她对准格尔蒙古族民歌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近年来,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她坚持不懈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当地老年大学一字一句教唱准格尔蒙古族民歌,在她的努力下民歌又活起来了。
奇俊文演唱准格尔蒙古族民歌
采访准格尔蒙古族民歌传承人奇俊文
王根凤老师经过五十余年的学习与实践,她不仅熟练掌握了准格尔地毯植物染色技艺,而且经过反复实验配出地毯所需的诸多颜色,并整理出一套染色配方。期间,她还积极培养徒弟,将自己所掌握的准格尔地毯植物染色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十多个徒弟,以便更好的将该技艺传承发扬。
准格尔地毯植物染色技艺的原料和染出的对应毛纱线
采访准格尔地毯植物染色技艺传承人王根凤
刘玉印老师已是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整理自工作至今60多年搜集的资料,撰写书籍,为灯游会的传承坚持不懈。在采访的时候,他详细地告诉我们灯游会的历史沿革、各个环节及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关键点、灯游会传入当地几百年来的变化和发展,最后还坚持要带工作组到当地常态化灯游会现场去实地察看。
采访灯游会传承人刘玉印
灯游会现场实地察看
此次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了传承人掌握的口述史、相关知识和技艺技能,记录、保留了相关非遗项目珍贵的一手资料,对抢救和保护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