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主办的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论坛在重庆永川举行。会上,中国广电重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工程师张勇发表题为《夯实数字文化新基建 扬帆文化传承新征程》主旨演讲。张勇向参会领导和与会来宾介绍了中国广电重庆公司概况、基础能力及前期探索,分享了公司对文化数字化产业图景的总体构想,提出永川标识基地的共建思路。
以下内容根据发言实录整理:
高主任,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我是中国广电重庆公司张勇,作为论坛承办方之一,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在文化数字化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和探索。刚才听了几位领导的介绍,我们的探索还有差距,中国广电重庆公司在两办《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之后,按照中国广电集团的规划和要求,公司成立文化数字化专班,一直在推进这项工作,今天给大家做一个简短汇报。
中央相关文件对中国广电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一是国家文化专网的建设,二是整个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工作。
今天的汇报内容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是公司介绍,第二是对文化数字化工作的认知,第三是目前以及下一阶段的能力建设,第四是与产业链上下游携手,结合目前永川标识基地的建设,我们有一些工作的思路和对未来的展望。
中国广电重庆公司前身是大家都熟悉的重庆有线,2020年根据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要求,融入中国广电大家庭。作为重庆市广播电视网络的运营主体,我们一直努力从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运营企业向媒体、通信和科技融合方向全面转型。
两办《意见》发布之后,重庆公司组织全公司上下传达学习文件精神,也在广电总局和中国广电集团的指导下,编制了关于重庆文化数字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八大重点任务中,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参与到整个生态和体系的建设和推进发展当中,是重庆公司的主要任务。
在两办《意见》出台之前,2020年我们就参与了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标准制定和体系建设工作,在重庆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例如红色基因库建设。在此过程中我们逐渐理解和认识到文化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去年两办《意见》颁布后,我们积极参与重庆市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意见的编制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本地政策不久将会正式出台。重庆市文化数字化工作任务重点,是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全市一体化数字文化系统和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重庆中心,基本完善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基本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数字文化生产活力迸发,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这是我们对文化数字化的一些前期工作理解。
文化数字化需要文化机构从基础的数字化到数据化的深入价值挖掘,通过供给侧对数据要素的解构、重构,再到消费侧和各种场景的应用服务,这里面中国广电重庆公司更多的是定位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文化专网、数据中心和服务平台的建设,还有以此为基础的一些文化数字化增值服务探索。
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文化创意产业园引导基金的模式,共同构建文化数字化的技术底座,一个集约化的公共服务技术底座。今天是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论坛。我们考虑,可以结合基地建设摸底区级文化机构和文化资源的网络情况,数据资产的物理分布和逻辑统一地打通。我们需要通过文化专网来连接这些数据生产,包括已经完成文化资产数字化的企业,可以接入文化服务平台提供的数据标识能力,同时也提供标识解析的服务,以及算力服务,像元宇宙、3D、AR/VR等,通过集约化的技术底座支撑服务。
在应用层面,我们也积极参与到文化数字化服务当中,例如一些博物馆和景区的场景,通过“基础设施+应用”的方式,探索整个场景化的需求,包括标识解析服务、本地文化服务和文化数字化的支撑工作。我们计划参与永川元宇宙实验室建设,包括打造产教融合基地、实训基地,共同争取政策和本地引导资金,积极投身到标识基地的建设工作当中。
基础网络方面,大家知道广播电视网络过去是连接千家万户,它的网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统计目前重庆约9000多家文化机构,现在我们的光缆网络通达率大概为81.35%,这为文化专网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十四五”的目标要基本完成文化专网的建设,我们的骨干网络和接入网络,已经具备将大小文化机构接入文化专网的能力和解决方案。
两办《意见》印发后,在文化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我们从去年就已经开始准备,联合总局规划院完成了重庆市平台功能架构方案论证。今年也开始启动了整个中心的建设工作,也正好借助永川的标识基地建设,加快上线更多的业务和服务能力。目前全国广电的CBNET骨干网络已正式上线,其中也包括文化专网的核心路由器部署,已完成了全国各地的连通,这标志着中国广电已经具备为全国物理分布、逻辑统一的文化资源提供服务的能力。
今年4月中国广电(重庆)数据中心交付运行。数据中心按照国家A级标准建设,一期已经正式对外销售和运营,其中中国广电云核心节点已部署上线。数据中心具备1500个机柜,包括8KW高密机柜和4.5KW中密机柜,同时每个区县B级机房DC化改造,形成整个重庆区域的文化数字化算力网络,有边缘的服务,有市域中心的服务,也有全国区域节点的服务。
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夯实数字文化新基建,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三通一平”,这是我们广电网络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是两办《意见》明确要求的重点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在文化数字化应用和服务层面做了一些工作,结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和文化数字化的工作,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刚才看到南京文投和新华智云的分享,比我们在文化数字化和数据应用方面做得更深入。大家在生态链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共同在永川、在重庆、在中国广电云平台上发挥作用。
重庆文旅融合的数字化场景
目前我们主要是在成渝双城文化领域,围绕慢生活圈做了一些内容聚合和交付的工作,从慢直播切入,逐步开发数字化和场景化的服务,包括云演艺、云上博物馆等,并积极加入川渝智慧文旅联盟,加强成渝两地文旅科技紧密合作。
巴渝文旅云
我们承接了重庆市文旅委的应用开发工作。针对公共数字文化旅游服务,我们打造了一个全媒体的综合服务云平台,包括传统的视频、“云+数据”的服务等。
电视图书馆
我们是第一批试点单位。目前已升级到3.0版本。这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实现文化下乡的最佳途径,以机顶盒终端的方式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结合刚才领导们提到的数字图书的标注标识,后期还有很多工作可以继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大的升级迭代空间。
重庆云上博物馆
我们认为博物馆是一个比较好的文化数字化切入点,从前期博物馆自身的数字化工作,到面向大众把数据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当中去。我们在文旅委和博物馆的支持下也做了很多探索工作。
除了数字文化和文化数字化的工作,中国广电重庆公司也扮演着本地网络运营和综合信息服务商的角色,参与了重庆很多的DICT项目,包括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以及各类公共安全专网络建设,包括应急指挥、雪亮工程、市域治理、明厨亮灶等,还有公共文化服务、应急广播平台等。
永川正在积极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借此机会建议大家:
第一,产业链上下游能够真正地携起手来,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和国家文化服务体系。
第二,我们希望可以在文化数字化领域上下游开展合作,目前很多文化资源保存在文化机构里面,通过文化专网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实现文化资产的生产、运营和交易“三通一平”。
第三,希望能够打造一些示范化的项目和模式,共同加快推进全国的文化数字化建设工作,谢谢大家!
下一篇:高太山: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