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研讨会暨2023年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标准编制工作会在苏州召开,正式开启数字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苏州时间”,吹响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冲锋号角。
文化是事业也是产业,无论基于哪个层面,文化与数字的深度融合都是必然趋势与内在要求。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发展趋势,“数字+”不断创造新场景、新消费,不断催生新业态。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格局,文化数字化不仅能赋能文化发展,还能助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文化是苏州的资源优势,250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苏州文化繁荣发展的底气。进入新时代,苏州一方面要进一步擦亮“江南文化”这张名片,让文化更好地惠及民生;另一方面还要更好地将文化资源转换为产业优势,而“融合”也已成为苏州谋划文化繁荣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文化与数字融合,助力文化活起来、用起来。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相比于传统的实地实景视听,文化的数字化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市民足不出户就能看非遗、逛园林、听昆曲、走城门、看藏品,在云端按图索骥就可以看到完整的苏州文化。文化的数字化承储、展示,可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数字化为文化共享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在文化惠民的同时,更多的文化供给不仅实现了“以文化人”的价值,传统文化也在被数字化留存、被大众分享的过程中保护与传承得更好更周全。
文化与数字融合,助推产业更活、业态更兴。以数字赋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创新文化产品,还能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文化产业发展要契合文化消费需要,消费在升级,文化消费同样需要做足体验感。强大的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实景与虚拟场景的交错,这种沉浸式观览空间的打造就是在不断解锁消费的新场景、营造消费的新体验,这些激发的就是消费的潜能。形式上融古通今、视听上虚实联动,传统展演要善于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打造更优秀的文化产品。数字化除了推动传统文化产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发展,数字化本身也催生了文化产业的新产品、新服务,比如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以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了产业规模。
文化与数字融合发展可以助力文化产业弯道超车。对于苏州而言,加快实现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就要抢抓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机遇,依托“新基建”适度超前布局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利用;不断探索文化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产业培育,不断加速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聚力推动大项目落地,全力打造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苏州样本。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