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柳斌杰
很高兴受邀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举办的数字出版与元宇宙产业发展”研讨会。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我们出版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文化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战略的一次集思广益的盛会。我首先表示祝贺,並感謝20年来为我国数字出版事业奔走呼号、献计献策、创新实践的一切同志和朋友!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今天的局面。
我国如数字出版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快,已经成为有效阅读的主要供给者和出版业的主导业态,取得了巨大成绩。根据中宣部最新的统计,2012年至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从5.64亿增长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到73%,形成了全球规模最为庞大、最为生机勃勃的数字阅读社会。而这些阅读的内容少部分是网民提供,主要部分都是数字出版供给的。由此可见,我们数字出版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受众群体。在这样一个拥有10.32亿的海量的互联网用户的统一大市场里,除了物质交易层面的需求,数字出版也激荡着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在疫情之下作为更大。据新近发布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文化产业增长最快的是7个新业态,数字出版高居第一,达到了30.6% ,超越了所有行业,显示了出版行业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应该说,所有从事与数字出版有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都感到振奋。全行业正在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迎来指数化增长的数字出版新机遇和新发展格局。
借此机会有三点想法或者说建议与大家交流。
一、用二十大精神统领数字出版新发展
任何时候机遇和挑战都是並存的。百年变局、世纪疫情、俄乌冲突、经济低速,更增加不确定性。在面对这样新挑战、新机遇的当下,我们首先必须学好二十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开拓数字出版新格局。在这里,我想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一段重要论述,说明我们新征程上文化自信自强的新要求。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报告指出了文化建设的5项纲领和6个方面的任务: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
3、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5条是新时代的总要求。
对于怎么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总书记讲了6项具体任务: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2、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人民;
3、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以建设标志性文化工程;
4、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5、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6、真实、全面、立体传播中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这些论断和部署,为未来很长一个时期我们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倾注了强大持续动力,最好的策略和方法。在应对数字出版挑战的今天,我们集中学习并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探讨数字出版新业态,寄希望于“对未来的最好的把握,就是去创造未来”。期待大家能在这个数字产业大发展的时代, “顺应趋势,加快发展,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世界领先的数字出版新发展新格局,为率先建成出版强国和建设文化强国作贡献。
二、谋划数字出版的“元宇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总书记这段重要论述,为我们的数字出版事业,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那就是:“社会效益放首位、同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相统一”,从这个角度看,结合当下的实际,必须校正以往那些偏离了这个标准的现象,诸如“争眼球”、“唯流量”、“游戏人生”、“娱乐至上”等等网络文化乱象,胡编乱造的“低级红、高级黑”的所谓创意,都已经被历史所抛弃。我们的数字出版事业的从业者,在工作中保持清醒,守正创新,深刻把握内容健康基本标准,这不仅是我们国家的国情和出版政策决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以载道”的出版追求和职业使命使然。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是文化创新主方向,数字出版成为主体业态,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就是数字产业化的表征。而元宇宙的产业概念,不仅在被广泛的讨论,而且在竞相投资建设,正在吸引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的积极布局和参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种类型的元宇宙概念的新型文化与经济业态,将很快进入市场,把数字时代推上高峰。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柳斌杰
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它的演进形态是什么?它的最终形态是什么,它是升级版的互联网空间?还是新型的文化生态?是更加先进的信息传播和社交场景?亦或是未来世界的生活空间?我想目前还在讨论中,还没有人能给出统一的答案。但无论“元宇宙”将如何发展,无论是什么灵境世界,其底层要素都与数字出版事业有着“强关联”,她的数据要素、建模制造、内容生产、数字载体、传播介质、内容衍生品开发生产、到最终形成元宇宙的符号体系、构建元宇宙现实虚拟共同体,实际上都是数字生产、数据积累和数字出版流通、服务领域内的基础要素的排列组合和优化叠升。如果说,互联网区块链技术是“元宇宙”的框架搭建者,那么我们的数字出版发行事业,就是“元宇宙”内容生产提供方,而出版发行的监管部门,仍应当好基础规则的制定者和管理者。由此来看,所有与数字出版事业相关的从业者,就是“元宇宙”的建设者。正是生逢其时,也必将大有可为,一定不能错失机遇。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意见》要求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方向。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这份《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描绘了一个伟大的蓝图,从这一段略显抽象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我们中国的“元宇宙”。它不是某个大企业的市值指标、不是某位行业大咖的个人理想,它是基于“为全民服务”、基于“中华文化”传承、基于文化“成果共享”战略规划,也是中国给世界提出的中国式的“元宇宙”定义和实施方案。只要把这个规划落实到我们数字出版行业,我们就能率先建成出版强国,进而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三、抓好数字出版的“新基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就是抓实体、强基础、项目化、工程化,虚事实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建设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强化留得住的文化标志和历史性的记忆。他亲历亲为,规划实施黄河、长城、长征、大运河文化公园、文化带建设和中共党史馆、版本图书馆,《复兴文库》等重大工程项目,其规模和效果震撼全国,超越古今中外,一座座文化丰碑竖立在中华大地,也立在了人民心中。
新时代的数字出版,也要学习总书记的这种思路和方法。当前,我国已经在抓“新基建”,即就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的基础建设,为全面现代化提供发展基础。数字出版也是这样,也要把数字人、数字内容、数字平台、数字场景、数字模、数字出版体系等新基建当作头等大事,实干兴业,抓紧抓实抓好,以使我国数字出版可持续、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引领全球数字出版新方向。
一、总体谋划、整体推进,以率先建成数字出版强国的标准,对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在做大主体、做强主业、做好现代出版服务体系的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补短板、强支柱、立样板、求突破,一定要把整个产业链条打通理顺,要把整体行业的活力激发出来,敢于做些前人没做过的大事。
二、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突破点,融汇古今,融通中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新中国立场、世界表达的数字出版内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打造一批时代性、世界性、普遍性大作品,引领人类解决当前共同面临的难题。
三、推动出版业态深化融合,培育以数字出版为共享平台的全链条信息传播新型出版业态,打通数字内容创造、编辑、加工、运算、分发、服务、互动的智能型通道,整体提高出版业生产、流通、服务、消费的水平,实现中国出版业高水平的现代化。
四、大力实施数字出版的重大工程,夯实数字出版的“新基建”,统筹建设出版的文化“基因库”、出版数据库、出版资源库、中国知识总库、数字建模库,为数字出版新业态、元宇宙出版做好发展的基本建设,支持中国出版一路领先。
五、改造出版供给和全民、全球阅读的服务体系。国内重点是改造数字化的全民阅读场和覆盖城乡的阅读平台,建设500米多功能阅读空间,让人民享受阅读之利和高质量阅读生活。在国际方面,重点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构建中国的传播渠道和平台,构建中国的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用出版讲好中国的故事,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中国享有与我们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
在五千年来的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中国出版始终走在前列,创造了历史文化的辉煌。我相信在数字文明的时代,中国的数字出版同样能走在世界前列,为创造人类的新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