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资讯
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合有何变化?未来有哪些焦点?这份报告揭晓答案
时间:2022-11-25 16:44    浏览:174次

11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编制的《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2)》(简称《报告》),在第五届“文化和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上发布。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对报告进行了解读,介绍了过去十年整个文化和科技整体的变迁情况,以及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十大焦点。

1669365915122984.jpg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封面新闻实习生高歆珺 摄影

宋洋洋指出,过去十年,中国文化和科技的演进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概括:融合路径、融合场景、文化科技的重要政策的演进,以及主动能的切换和需求端的迁移。

比如,从路径来看,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整体上是从科技单向赋能文化的线性融合向立体融合转变。宋洋洋介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主路径是用科技来改造重构文化的业态。例如,在对传统业态释放生产力层面,过去十年科技助力文化产业向支柱产业迈进,从3%向4%;从结构上来看,科技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文化新业态占文化企业营收占比从20%的台阶迈到了33%。

“但是越到最后这几年,我们又很明确的能够看到文化科技开始迎来立体化融合的契机,科技产业开始从工具属性向文化属性来拓展,文化自身也在往外拓展,从系统内循环,向社会大循环来迈进。”宋洋洋说,正是文化和科技双向的互相的诉求才把过去线性融合开始往立体融合,从涓涓细流汇成洋洋大海。

融合场景也在变。宋洋洋指出,主要是科技的矩阵化打造场景的聚合化。过去十年的路径就是从点状应用开始向矩阵化应用,来打造复合的场景。比如说,5G和云计算这些技术的耦合,连接海量的云上文化资源。

展望未来,《报告》提出了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十大焦点。宋洋洋介绍,十大焦点包括要素流通、技术路线、算力分配、创作主体、生产工具、关键装备、资源活化、重点产业、理念跨界、融合愿景。

他表示,从技术路线来讲,如果不确定这个行业技术路线怎么选择,把真正有限的财力和技术资源确定到一条明确赛道上来,那泡沫性概率会比较大。根据判断,目前主要有算力工具导向的3D元宇宙和视觉工具导向的三维元宇宙。一个依托算力工具让虚拟世界更现实,一个依托视觉工具让现实更虚拟。

创作主体方面,宋洋洋坦言,一方面要正视人工智能在高频交互式消费场景中的不可或缺,另一方面,更需要正视的是人类艺术家的不可替代性和权益诉求。怎样能持续发展?《报告》建议,探索合作机制,打造人机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创作环境,创立人工智能创作收益分配机制。

对于《报告》中提到的其他文化和科技融合焦点,宋洋洋也作了详细解释:文化和科技融合要素流通需要探求脱虚向实的合规路径,文化数字资产是未来的关键要素,但面临虚拟化和金融化的监管压力;东数西算战略结合地缘实际,助力“文化算力网”建设,解决算力难题;内容生产的游戏引擎“技术中台化”;资源活化,数字赋能文化遗产,释放文化的源头生产力;数字人或成为“切入口”型关键业态……

“这十大焦点不仅是聚焦的点,也是很焦灼的点。”宋洋洋指出,因为有一些领域现在来讲仍然比较模糊,甚至存在不够合规的状态。所以,未来实际上是要把这十大焦点变成能发力的重点。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