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伴随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度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数字乡村建设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应运而生的,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连续四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建设数字乡村提出了明确指示和部署。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力,其带来的普惠性增长,深刻改变着乡村的发展道路,助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功效,至少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的“改变”:
一是时空关系的改变。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一旦融入乡村的方方面面,乡村的时空关系就会发生深刻变化,乡村的物理时空性将呈现网络时空性的特点,传统乡村的信息壁垒将被突破,区位偏远的劣势将得到缓解。这种时空关系变化对于城乡关系的疏通和融合,乡村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价值的更好展现与实现,均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交互方式的改变。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乡村普及,使得乡村信息运行与传递变得快速便捷。在这种情境下,乡村日常人际交往活动、各类经营主体产品营销与物流、百姓消费品选择与购买等经济社会活动,既可以在线下进行,也可以在线上进行,这大大增强了乡村人际交往方式的选择性和信息的流动性。
三是要素组合的改变。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已不单纯是一种符号或度量单位,而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这种要素一旦与其他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等要素匹配,就会改变要素组合结构,形成数字生产率。从这一意义上讲,加快数字乡村发展,就是要通过数字化进程,优化乡村要素组合,实现数字化对其他要素的赋能,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激活乡村各种要素,提高乡村经济社会运行的质量与效率。
四是治理方式的改变。很显然,将数字化融入乡村治理体系,有助于乡村治理从经验式治理转向精准化治理,从少数人参与的治理向多数人参与的治理转变,有助于促进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和德治的“三治合一”,进而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
中关村物联网数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一十百千”数字乡村振兴“人才+文化+产业”赋能计划
县域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十四五”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数字乡村将成为提振乡村发展重要突破口。 “数字”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乡村振兴,未来有“数”。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根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要求: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
第二十八条 国家鼓励城市人才向乡村流动,建立健全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鼓励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的激励机制,搭建社会工作和乡村建设志愿服务平台,支持和引导各类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民政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
参与乡村振兴,既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又是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重要体现,更是社会组织实干成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广阔舞台。
各级民政部门和乡村振兴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部门协同,优化政策保障等方式,推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振兴建设需要专业性新型运营能力人才。政策为指导,基地是落脚,目标为导向,培训是手段,实践为保障,技术是底层,运营最核心!
城乡更新融合发展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一个强劲动力,是释放市场活力的必要举措,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立城乡更新融合发展机制和市场服务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保障,坚持走以城带乡、社区治理、消费帮扶、以需促产、品牌兴业的路子。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数字融媒,产教融合,培就一体,重视运营,结果导向,本土孵化!目标实现:技术进乡、人才回乡、金融到乡、产品出乡、数商兴乡。中关村物联网数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启动“数字乡村振兴运营人才计划”,旨在通过联合地方政府,合作地方基地,共力培育应用运营型能力人才,着点“一十百千”项目计划:
创声量 | 培育1000个 数字融媒能力型人才
造就业 | 创造100个 地方创业就业新机会
展风貌 | 建立10个 基层精神文明联络员
促发展 | 孵化1个 年度营收千万级企业
赋能数字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数字乡村建设不能简单复制智慧城市,而应通过平台的互联互通,逐步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有效整合。坚持城乡更新融合,创新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引导城市网络、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向县域、村域流动,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