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在京召开线上专题座谈会,邀请部分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中成绩突出的成员单位,围绕如何落实《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进行研讨。中国数字文化集团董事长代柳梅围绕集团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五大重点任务作汇报发言。以下内容根据发言实录整理。
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两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后,中数集团高度重视,专门组织专题会议,结合集团业务情况进行了讨论,并会同文旅部文化科技司、产业司和国家文物局,就如何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进行了讨论。
中数集团牢牢把握数字化建设的新机遇,以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打牢文化大数据建设基础为目标,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为抓手,深入参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在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中数集团承担着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促进文化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加快文化数字化数字化的发布、建立中华数字文化标准体系。
1、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
2020年,中数集团通过歌华有线网络接入了国家文化专网,在数据中心部署了底层关联服务引擎和应用软件,即底层关联集成系统,实现了物理分布、逻辑关联的关键一步。在此基础上,中数集团利用自身在音频、视频、图像、数据库4个类别积累的丰富资源,通过资源选择、分解、识别、上传、底层关联等5个环节,对导入底层关联集成系统的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完成了在线分类,建设了相关的数据集和数据库,将各类数据集和数据库进行关联,完成了数据集的搭建。截至目前,已经建成了国家舞台音像库、中国传统音乐数据库、国家大学生优秀动漫作品库、《伟大征程》艺术档案数据库、世界音乐资源集成数据库、世界乐谱资源集成数据库、世界美术资源集成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这8个主数据库。这其中还包括中国戏曲影像库,原文化部的春晚库等等,又形成了69个子库建设,线上已完成了文化数据37127件、文化资源数据集276个、视频库1764件、音频库11,823件、图片库23035件、电子文档库500件的底层数据关联工作。首批可交易的数字内容,就包括国家舞台艺术影像库。这个影像库在不断建设过程中,现在已经完成了15224件,其中包括音频446件、视频1806件、图片12930件、文本42件。
第一个大的子库是中国戏曲影像库,中国京剧资源数据库,包括徽班进京、京剧名家名段影像库,还有少儿京剧影像库、天下第一团影像库,包括昆曲节目影像库,也在大库里。第二就是文化部的春节晚会资源库,在原文化部的库里有1993年到2006年的,这个视频现在是625件,还没有再细分。金狮奖全国杂技比赛视频是67件。
第二个大的子库是中华传统音乐资源数据库,目前已整理音频75件,还在不断整理中,目前分出两个子库来。中国大学生优秀动漫作品库目前有4万多件,已经整理出来2193件。《伟大征程》艺术档案库也在扩建当中,目前共计2267件,其中视频133件,图片2134件。中数集团在2021年10月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研讨会。中宣部文改办在第二十九期简报里头,以中数集团推动资源数据化、打牢数据建设基础为专题,给我们做了简报介绍。
2、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
中数集团始终贯彻数字文化理念,将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采集、加工挖掘与数字服务作为重点,建设国内一流的数字生产线,目前已经装备了一辆8+4讯道的4k转播车,还有一辆5+3k的4k转播车,我们自己还有12套4K高清后期苹果工作站,有自己专业的电影的摄影机,同时在线编辑大容量的储存中心,还有专业的高品质的录音设备,形成了一套高清的电视前期拍摄、后期制作、高品质录音、大容量存储的广播电视全系统生产线,具有打造各类高端文化影视内容的硬件支撑和生产能力。我们去年还装备了一个大型工业级扫描仪,可以满足工业、文博和艺术品复制行业超高级精密扫描。一流的生产线建设为中数集团的数字化升级,自有内容资源和拓展文化和旅游部系统的数字化服务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同时中数集团还承担中国京剧像音像和戏曲像音像工程,京剧像音像已经拍摄完成,从2017年到2020年共拍摄了104部京剧像音像,成片时长约260个小时,录制素材已经超过2000个TB。戏曲像音像是“十四五”文化重点工程,一共是500部。截至2022年4月,我们已经录制了12部戏曲像音像的工作,同时还完成了文旅部《伟大征程》艺术档案的摄制工作,一共录制了2000个小时,近百部100个TB的珍贵影像,完成了宣传片20部。我们还承担着文旅部老部长和老艺术家的口述史,完成的素材已经超过3000个小时,校对文稿680多万字,整理了照片将近1万多件。此外我们还承担着文旅部艺术院团的一些数字化工作,正在做的有中国交响乐团乐谱的数字化工作。
3、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的新场所
中数集团的前身是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有着30多年的发展史,积累了大量数字文化内容的音频、图文资料,门类涉及杂技、歌舞音乐等,其中一些珍贵的音视频资料,包括原文化部各届文化艺术节的经典文艺节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的系列节目、金狮奖的节目,以及1993年到2006年原文化部春晚节目、徽班进京100周年的节目,还有纪念梅周诞辰100周年节目等等,目前已完成的总量将近5000多个TB。在此基础上,中数集团专门成立了数字资源的整理小组,开展数字资源的整理挖掘和数字服务工作。
在5G加4K领域的云转播云剧场,到大屏小屏的跨界互动方面,我们也开创了先机。去年在国家京剧院,我们直播了大型民族歌剧《同心结》,和国家京剧院举办了纪念京剧艺术家李金泉诞辰百年演唱会。去年第九届京剧艺术节,进行了京剧交响曲《京剧大运河》的直播新尝试。
4、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布局
中数集团充分发挥在文化资源数据化方面的经验和优势,积极拓展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
第一就是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在数字化方面,科技已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数集团与传媒大学、中国邮电大学、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知识图谱、5G+4K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已经搭建了4K8K的视频实验室、数字人实验室、全景声音实验室,集团还参与了科技部国家重点文化研发计划“文化资源大数据服务集成与典型应用”项目,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这也是中数集团作为文化央企的责任。
第二是整合构建文化数字化的服务平台,搭建中数出版发行平台、中数文化大数据综合服务云平台、对外文化云平台、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等,汇集了文化资源,培育了发展的新动能。
第三是央地合作,中数集团借助各城市地方的产业基础,产业环境、人才储备,发挥自身数字化产业引领作用。围绕着一总部两基地三平台的模式,推进中数区域运营总部区域文化数文化大数据的产业基地、中国数字文化内容与集成基地、区域数字文化产业要素平台、数字项目管理平台的建设,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区域的子库建设,与当地政府企业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等方面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目前中数集团已经与陕西榆林、河北保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国家数字文化战略。
5 、建立文化数字化的标准体系
去年,中数集团开展了自有数字资源知识图谱的建设工作,根据自有数字内容的资源情况,参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的框架,分门别类做好目录设置,确定了资源的主要内容和分类。我们设置了4级目录,全面概括了集团全部自有数字内容的资源,结合集团的业务强项和经验,参与制定了国家文化大数据的两项标准:舞台艺术的数字化采集标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采集技术标准。这两个标准的制定将整合现有的技术和产业资源,统一规划文化大数据标准的发展路线,也共同构建了文化大数据标准的框架体系。着眼未来的标准应用,高效开展文化大数据的标准化工作。
未来中数集团将围绕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以及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需求,积极开展文化和旅游应用的创新,扩大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底层关联系统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加强集团内容的原创和产品的研发,推动集团自有数字化的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动漫、非遗等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推出更多自主版权的数字文化产品,努力将中数集团建设成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标杆企业,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和高新企业,扎实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的战略。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