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资讯
智能时代场景下的知识服务观察与出版转型思考
时间:2022-03-31 17:28    浏览:413次

摘 要:本文对知识服务的发展阶段以及分类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提出智能时代知识服务的四个属性:文化属性、意识形态属性、技术属性和产品属性。进一步思考了传统出版单位在智能时代知识服务中的价值和作用,并提出转型建议。

随着数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更为方便快捷,同时知识生产数量也呈几何量级增长。可是对于个人来讲,能够用于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学习效率没有提升的前提下,知识数量增加并不能提高人们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更为迫切的需求是,从海量的知识中按照实际需要有针对地提炼知识和信息,搭建知识网络,为所提出的问题提供相关知识或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这就是知识服务[1]。

2017年5月,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阿尔法围棋(AlphaGo)以3比0的总比分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围棋界公认AlphaGo的棋力已经超过人类职业围棋顶尖水平。这让人工智能代替人类智能的可能性受到世界瞩目。于是,人们在不同领域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工作。例如,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已经应用于新闻采写、编辑、分发和评论,并为用户摄取信息提供推荐支持[2]。在临床医学领域,医学专家与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又称:专家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医疗决策水平[3]。人工智能源于对人类智能的模仿,是通过对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习,从而形成认知、决策及工作能力。为人类提供知识是我们对知识服务的惯常认知。而为人工智能提供用于学习的知识,提升其认知和决策力,是一种新知识服务模式,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其对于当今出版业,尤其是科技出版的深远意义。

1、数字时代知识服务模式演进

产业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结果。从第一次产业革命到第四次产业革命,内在的推动力是机械、能源、计算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相继出现。产业发展一般会经历机械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四个阶段。

传统出版业是在机械化时代应运而生的,是以纸媒作为内容载体的文化产业。在数字互联网时代,由于传播媒介的革命性变化,传统出版业受到了强烈冲击,开始由以产品为中心的书、刊、报出版,逐渐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服务模式转型。与传统出版比较,知识服务从满足消费者需求方式、价值链构成、应用场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伴随着数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阶段[4]。总结目前所能见到的知识服务模式,笔者认为共有七种类型。

1.信息化阶段第一类是数据库模式,例如“万方”数据库;第二类是电子书模式,例如“亚马逊”电子书平台。这一阶段,知识服务是将出版物进行数字转化,并通过互联网进行营销,属于知识服务转型的过渡阶段。

2.数字化阶段第三类是知识分享模式,例如“微信”公众号;第四类是开放共建模式,例如“知乎”知识问答;第五类是知识订阅模式,例如“得到”知识订阅[5]。在这一阶段,以数字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的内容产业价值链初步形成,并诞生了一批内容+科技的创新企业。

3.智能化阶段第六类是智能推送模式,例如“今日头条”智能信息推送;第七类是智能辅助决策模式,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人卫助手’系列知识服务数字平台”的智能辅助诊疗。这一阶段,人工智能被引入到知识服务中,通过数据分析,设定算法规则,给不同用户或针对不同问题,推送特定的知识或者解决方案(决策建议),提高了人们应用知识的效率。智能时代的知识服务更接近于其本质特征。

综上所述,尽管知识服务模式很多,但都可以看作是内容的数字化和传播的互联网化。需要关注的是,在信息化、数字化这两个阶段是“人找知识”,但到了智能化阶段已经转变为了“知识找人”,人在知识服务中的主动性大大降低。尽管知识使用的效率得到提高,但是知识来源成为其使用安全性的最大风险。

2、智能时代场景下的知识服务的观察

智能时代的知识服务是将知识与技术深度融合而创造出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模式是近些年兴起的,已经应用到信息服务、医疗服务、物流服务、企业管理等多个行业领域,不仅给知识服务带来更高的价值,同时也创造出了新的巨大市场空间。

(一)技术在知识服务中的作用

知识服务是伴随数字互联网技术发展而诞生的。随着计算机算力、算法的不断增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技术在知识服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在信息化阶段的知识服务,技术用于将内容转化为可在电子设备上阅读的电子文本。在数字化阶段,技术应用于搜索、数据库管理和用户管理。到了智能化阶段,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技术、统计学知识,将数据、算法、人机交互有机结合,建立用户和资源的个性化关联机制,在信息过载时代,为用户的知识获取提供决策支持[2]。例如,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利用人工智能为医生提供临床决策的证据和意见,可以弥补医生的知识盲区,改善其临床决策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单个临床决策仅对病人个体有影响,而所有临床决策的总和却与国家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用息息相关[3]。智能时代的知识服务对用户的影响更为隐秘,更为广泛,也更为深刻。因此,国家政府机构应对其服务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提出更高要求。

(二)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能的模仿。人工智能训练又称机器学习,与人类学习有相似性,但又不完全相同。目前,我们对人类神经系统工作机制了解还很肤浅,现有的人工智能只能简单地模仿人类智能的逻辑判断能力,并不具备对人类高级判断能力,例如伦理、情感、社会价值判断,进行模仿。因此,用于机器学习的知识与人类学习的有所不同。对于人工智能来讲,其优势是强大的逻辑运算能力。而准确的逻辑运算前提必须要有精确的知识本体、规则和模型,而这些知识都隐含在人类学习的知识文本和视听材料中。但这些学习的材料并不适合用于机器学习。因此,从用于人类学习的材料中不断挖掘、整理和优化知识本体、规则和模型,为人工智能提供学习材料将成为智能时代知识服务的巨大市场需求。

(三)智能时代知识服务的属性

知识服务与传统出版相同,属于与内容相关的文化产业,同样具备文化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产品属性;但与传统出版不同的是,还具备有数字互联网的技术属性。

1.文化属性文化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世界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以及习俗等。知识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是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6]。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借助积累的内容资源和技术能力,在文化传播主导权方面仍占巨大优势。在知识服务这一领域,也有更为成熟的模式和理念,利用完善的服务平台和高质量产品在全球范围布局。尽管我国在知识服务领域发展也很快,但是一直存在内容生产与技术服务不能很好融合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7]。和平时期,大国之间的竞争,从表面看是军事、经济、制度的竞争,而其底层却是文化传播主导权的竞争。因此,对于与数字互联网技术高度结合的智能知识服务,要认识到其与文化传播的高度关联性。

2.意识形态属性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神秘特殊的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具有现实性、总体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特征[8]。知识服务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密不可分,无疑也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广泛影响。对于智能时代的知识服务,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察意识形态的影响。

(1)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知识服务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社会效益为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2)解决由谁建设的问题:参与智能知识服务系统建设的主体应该是中国专家及内容创作者,使用中国技术、标准和数据,用中国语言文字表达,要符合中国应用场景。

(3)解决服务安全性问题:智能知识服务系统的内容及数据来源应受到国家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指导,把维护国家安全战略放在首位,确保发布内容的安全、产生数据的安全、资源使用和管控安全。

3.技术属性智能时代的医学知识服务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数字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内容质量已不再是影响知识服务优劣的唯一因素。数字互联网技术在知识服务过程中发挥优势,通过设定的算法,帮助人类对知识内容进行分类、查询、推荐、分发。人工智能在知识服务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用户对知识的使用效率,并对业务流程的质控发挥了巨大作用。

4.产品属性产品属性是指产品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是产品在不同领域差异性(不同于其他产品的性质)的集合。也就是说,产品属性是产品性质的集合,是产品差异性的集合。对于智能时代知识服务具备有异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特质,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①知识来源及质量、②技术服务能力、③应用场景适应性、④服务价格水平。

3、智能时代场景下的知识服务与出版转型思考

在信息化阶段,由于内容对技术的依赖较少,传统出版单位将积累的内容进行数字转化为数据库、电子书等形式进行营销,对早期的知识服务转型有所贡献。而在数字化阶段,由于知识内容的组织和运营方式的变革,重新构建出以数字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新价值链体系。而以纸媒构成价值链体系的传统出版单位,原有组织体系很难适应新的变革。这一时期,诞生于数字时代的公司,如百度、腾讯、新浪等公司,纷纷参与到了知识服务。与此同时,一些专门以知识服务为主业的新公司,例如得到、知乎等创新企业,也应运而生。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内容生产模式,降低了内容生产者的门槛,同时也拉低了内容的品质。海量内容的出现,一方面让用户有更多自由和选择,另一方面让大量劣质内容也大行其道,使用户承受着巨大的筛选压力。在智能化阶段,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用户画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人工智能所推荐的内容品质决定了知识服务的品质。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时代知识服务中,内容组织和运营模式占有主导地位,内容品质的重要性地位下降,导致传统出版单位在知识服务领域影响力日渐削弱。而在智能时代的知识服务中,由于内容品质的重要性再次突显,给传统出版单位带来了一次大的机遇,要充分重视。以下笔者根据自身的认识浅谈一下传统出版单位的应对之策。

(一)拥抱数字互联网技术

传统出版社都是以内容为核心,纸媒为载体的知识生产单位。纸质出版物为其主要产品,也是价值源泉。在传统出版企业谈到的技术,更多是印刷技术。以纸媒为载体形成价值链的组织体系,延缓了数字互联网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发展和应用。尽管,有一些出版单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但是与依托数字互联网成长的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因此,传统出版单位在向知识服务转型时,不应仅对原有的价值链体系进行简单地修改或依附。而是要以数字互联网为中心重新构建新的价值链体系。这需要建立新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才保障等体系。如果依靠出版单位自身力量难以实现,也可以与数字互联网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可以采用业务合作、项目合作,甚至资本合作的方式,快速搭建技术平台以支撑知识服务转型。

(二)做机器学习的知识

如上所述,人工智能可以在逻辑运算和推理方面模仿人类智能。而逻辑运算和推理的底层是需要有准确的知识本体、规则和模型。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只有可供人类学习的知识文本。人工智能虽然可以从海量的人类知识文本中初步抓取知识本体、规则并推导知识模型,但由于人类知识文本所含内容信息的复杂程度高,人工智能抓取的准确度有限,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审核、整理、校正。传统出版单位拥有专业的编辑和编者队伍,完全具备有这种能力,能够为人工智能做出精确的知识本体、规则和模型,并能够不断优化更新,持续提高人工智能的决策能力。

(三)更加注重内容质量

由于智能时代知识服务是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来为用户推荐知识,所以知识来源必定会成为人工智能算法的重要权重。因此,对人工智能的算法进行调整和优化,可以改变知识服务的价值取向。这要求人工智能推荐的知识内容必须具备质量高和价值导向正确的特点。传统出版社在多年的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播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高质量内容,锻炼形成了一支优秀的作家队伍,打造了知名的内容品牌。同时,我国出版单位还肩负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这些方面都让传统出版单位在智能时代的知识服务中大有用武之地。这也要求在智能时代的知识服务中,要比以往更应注重内容生产的品质。

4、结语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讲话中指出,“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9]从中可以看出,中央决策层已经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为新闻传播指明了方向。同时,这一论断对智能时代的知识服务也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有鉴于此,传统出版单位应该在智能时代抓住新的历史机遇,通过机制体制创新,为内容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打造智能时代的新知识服务体系,为提升我国在智慧时代场景下的知识服务能力,增强国家文化传播主导权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2-37.

[2]何燚宁.个性化新闻推荐系统中算法把关的思考——以“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为例.应用新闻研究,2019,(9):75-77.

[3]贾晓巍,张太平,叶欣.临床决策在实践中的维度与迷失[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9,27(3):129-132.

[4]贾晓巍.全媒体时代下的学术出版转型融合发展实践——以“人卫助手系列知识服务数字平台”为例.中国编辑,2019,(12):74-78.

[5]郭亚军,刚榕隈,黄圣洁.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出版知识服务主要模式研究现代情报.2018,38(11):6-8.

[6]杨叔子.知识是文化的载体.发现,2005,(2):8.

[7]冯鹏志.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707/c49150-28532466.html.2016年07月07日

[8]俞吾金.意识意识形态:哲学之谜的解答[J].求是学刊,1993,(1):3-7.

[9]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站.

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5/content_5374027.html.2019-03-15

作者:贾晓巍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人卫北京智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