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当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将产生怎样的瑰丽景象?
不久前,在南方日报创刊72周年、南方+客户端上线6周年、289艺术园区升级改造第一期工程完工之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单。作为广东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主流媒体集团,南方报业近年来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国家数字经济建设,成绩卓著。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作为广东省媒体和科技融合的示范标杆,在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表示,通过在技术应用、服务创新、媒体布局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南方报业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向移动互联网主阵地转移的主力军,这对广东省建设智媒生态圈、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大院变形记,这个示范基地不简单
第一期升级改造完工后的289艺术园区。马俊 摄
走进“289大院”,原本封闭的院墙被开放空间所取代,老旧的报业大楼整饬一新,玻璃幕墙光彩熠熠——比建筑外表变化更大的是其中的内容:在日月晨曦之间,这里响起的早已不是报纸印刷的嚓嚓声,而是科研人员、艺术创作者们的键盘敲击声。
作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这里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我们发现,在这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自身也在不断推动科技赋能,向着媒体转型的“深水区”乃至“无人区”挺进。
——移动优先,传播力大幅提升。
南方+、南方周末、南都APP等移动客户端下载量突破1.5亿,南方+连续四年被人民网评为地方党报自有APP传播力首位。疫情下,“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体产品,形成全国性现象级传播。
——实施大数据战略,服务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积极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建成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成南方传媒智库矩阵,重点打造南方舆情、南方评估、南方指数等,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掌握社情民意、评估治理成效的主要渠道。
我们发现,在这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正在打造智慧媒体新生态的广东样本。
集团“一园三区”(南方智媒产业园、南方同创汇、289艺术园区)按照基地“传媒+科技+文创”定位,定向拓展科技类和文创类行业,引入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中科院人工智能技术学院、腾讯文创基地、欧洲科控孵化器、粤港澳青年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成果展示中心以及博纳影业、海西传媒等机构企业,致力打造融合转型新生态。加快培育“传媒+文化”“传媒+科技”新型业态。
“媒体、文化产业,都是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没有科技的支撑和融合,就难以实现价值的。” 广东省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詹双晖表示。
如今,通过不断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已经基本建成拥有强大舆论引导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智慧型文化传媒集团,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在全国党报集团中名列前茅,稳居全省文化传媒单位首位。
这样一组数字可以佐证:
——传播力持续增强。集合报、刊、网、端、微、屏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覆盖超过2亿用户,影响受众达到5亿人。
——经营效益持续优化。至2018年底,集团年营业收入增至26亿元以上,其中新媒体及文化产业收入占比超过了16%。
——品牌影响力不断增长。202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集团旗下《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品牌总价值达1457.70亿元,继续位居全国媒体机构第三位。
报业持续升级,科技赋能拿到数字化船票
“两粒种子,一片森林”,这是人们对科技与文化全方位融合的诗意描述。
如何将这样的理想化为现实?
“公共媒体一直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当今文化产业数字化的背景下,公共媒体承担着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提供高品质精神食粮的重要使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宋洋洋表示。
也正因此,2019年启动的第四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评选工作,将媒体深度融合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考量。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何能在全国媒体中脱颖而出?
如果说,《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报刊甫一问世便风行大江南北,那么,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充分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则让南方报业拿到了数字化时代的互联网船票。
此次示范基地获批背后,是报业集团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转型突破。
——技术创新全力投入,推动“传媒文科生”向“文理兼备”转变。
近年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产品研发、技术引进和推广上重金投入。至2018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研究开发以及购买技术服务的费用之和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达5.79%以上。近三年来,集团通过自主研发所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达到53项,行业领先。
2017年起,集团每年召开技术大会,与国内著名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技术领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挂牌设立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媒体生产、传播领域的有效应用。
——管理创新勇于突破,推动向智慧型文化传媒集团转型。
不仅建立集团化的组织架构和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企业化管理制度、智能化的内部管理体系,还在集团层面设立技术委员会,结合集团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传媒大数据应用实验室”和“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支撑业务创新发展。
——289艺术园区建设率先探索,向广州文化新地标升级。
2016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将旧印刷厂、印务楼、生活综合楼、生产综合楼等共三万多方物业腾挪出来,率先打造289艺术园区,把文章写在了大地上,并逐渐成为以文创、互联网、办公、消费升级为特色的“小而美”的综合性文艺园区,现已成为广州文化新地标。
“建设发展新的文化产业,靠的是科技、资本、高端人才的力量, 289艺术园区的探索可以发挥辐射带动的作用,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推动各地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你们已经跨出重要一步。” 詹双晖表示。
展望2025年,打造媒体融合“南方模式”
在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中,“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定位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示范区、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文化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先锋队。
一句话概括,就是要走在前面,成为表率。
获评“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既是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国家数字经济建设的肯定,更寄予了其在全国范围为文化与科技融合提供示范的强烈期许。
近年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示范区、试验田和先锋队作用已在不断凸显。
——推动融合发展,为传媒行业转型提供示范。
集团逐步实现从单一的新闻服务向集信息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智库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型综合服务转变,实现了从传统党报集团向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跨越,对广东省各媒体单位以及全国省级媒体集团产生良好示范和引领作用,广东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将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龙头开展。
——推动创新转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近三年,南方报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达53项以上,且被550家以上文化企事业单位采用。至2018年,通过采用新技术开发的新业态或新业务获得的收入占集团总体销售收入的16%以上。
——实施大数据战略,服务国家治理能力。
南方报业还积极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建成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2020年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检查情况通报》显示,广东省政府门户网站获省级第一名;建成南方传媒智库矩阵,重点打造南方舆情、南方评估、南方指数等,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掌握社情民意、评估治理成效的主要渠道。
在宋洋洋看来,这将成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些共性技术、经验做法和可复制模式,可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从而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由融媒体向智媒体转型升级。”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走到南方日报创刊72周年的时间节点上,289大院里青春依旧激荡,创新更加汹涌。
按照国家六部委的指导意见,这里正在全力进军媒体和科技融合的新空间:
——实施“移动优先”,推动以南方+为龙头的新媒体实现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居华南首位、全国前列;
——紧盯新一代前沿信息技术,推动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精准化推送;以“数据+”为核心,打造大数据资源、智能生产和传播、用户沉淀“三大平台”;
——继续引进前沿科技公司、新媒体和文化企业,形成科技与媒体、文化相融合的智媒生态园区。
根据规划,到2025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将基本建设成为国内前列、世界知名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可推广复制的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南方模式 ”。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在广州大道中的289大院, “硬核”的科技创新与绚丽多姿的传媒文化在这里水乳交融、汇流成海,一个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新高地正在这里灿然崛起。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