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文化产业将取代房地产,成为财富收割机
时间:2016-11-03 16:15    浏览:13506次

一、房地产之后,文化产业接盘


参照十年前,国家对房地产产业的频繁政策引导,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的相似性。文化产业已经没有悬念的成为了地产之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继任者。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文化产业”。


首先,是“内需”。中国是举世无双的文化大国,拥有丰富而庞大的文化艺术资产,以及强大的现当代的文化艺术创作力,积淀与积攒了至为可观的产业力量。一方面,这些文化艺术资产需要“盘活”,需要一个出口转化为生产力与利润,释放出它所积淀的力量。另一方面,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成为关键因素,而这一因素正孕育在以创意力和创新力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中。同时,事实证明高成长性的新兴经济,往往聚集在轻资产、高附加值的产业领域,文化产业正好符合这一特点。


其次,是“外需”。中国经过高速的经济发展,财富暴涨的同时,国民文化素养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在国际上声誉上,中国需要与经济总量相匹配的文化形象和声音,需要有力的“国家形象”。从不久前,习主席欧洲之行的众多言论,就可以看出高层对中国“文化输出”的殷切期望与迫切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未来中国的“国家战略”。



1、艺术“嫁给”金融

在文化产业诸多分支中,艺术品产业是创作积淀最为丰厚,产业链最为简单,交易最为灵活的业态分支。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件指导下,2009年“艺术金融产业”以厚积薄发的态势迅猛发展起来。


艺术金融,是将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以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方式。其主要形式有:1、艺术品产权交易;2、艺术基金;3、艺术银行与信托;4、艺术品按揭与抵押;5、艺术品租赁等。目前占市场主流的是证券化的艺术品产权交易和私募化的艺术基金。


为什么金融会“爱”上艺术?——首先是“投资环境变了”,股市不景气、房产增幅停滞,除了股市、房产,艺术品是最安全的投资避险工具,大量热钱与财富人群涌进艺术品市场。其次是“参与群体变了”,收藏变成投资,买艺术品和煤老板买楼没有区别。市场上引领风骚的不再是传统藏家,而是呼风唤雨的金融资本。中国真正意义的藏家本来就微乎其微,新的财富阶层又把仅存的行家挤走了,行家如果手上货全卖掉了,也就出局了。传统收藏群体加速衰减,注重投资效益的群体越来越庞大,资本大佬和热钱已成为市场主角。



2、为“投机”正名

在美国和欧洲,艺术品与金融资本联手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金融资本介入到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领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艺术品市场的主要推手。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投资业务最大的几家银行,包括瑞士联合银行、荷兰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涉猎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银行服务系统,下设有专门的艺术银行部。



二、中国艺术市场需求6万亿


“艺术与金钱的关系从未如此密切。”《艺术生意:全球金融市场背景下的当代艺术》的作者Noah Horowitz表示,“在最近几十年,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生意,如果想全面了解艺术世界以及我们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必须了解介入其中的金融力量。”



1、艺术资源变为金融资产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介入艺术领域的金融机构随之迅速增加,金融资本进入艺术产业,将艺术品变成一种投资品,实现金融资本与收藏、艺术品投资的融合,艺术资源变为金融资产。随着这些资本的介入及相关体系的建立完善,中国已进入艺术金融化的初级阶段。


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分析了其中原因:一是因为国家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人们生活富裕,家庭资产增长,高净值人群参与艺术品投资的愿望加强。另一方面,艺术品市场不断壮大,从不成熟到形成体系,艺术品资源的价值被认知、开发,而其高投资回报率也成为吸引买家入场的主要原因。


摩帝富艺术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亚洲区总经理黄文叡表示,“艺术金融化的构想非常好,可以刺激艺术产业的发展,如果没有资本进场,这个产业就发展不起来。”



2、产业化的理念发展艺术金融

“艺术金融是一个经济或者金融概念,千万不能单纯地看作一个产品,一定要用产业化的观念来看待艺术金融。”西沐强调。在他看来,艺术金融是一个至上而下的产业链条,不仅有自己的产品体系,还有独立的交易平台以及相应的支撑和服务系统,只有建立起相应的产业链条,艺术金融才能按照产业化的理念发展。“只有以产业化的理念,艺术金融化地才能发展持续、长久。”黄文叡说。


其次,艺术金融化缺少衔接的平台,艺术金融化的核心是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和社会化,这是艺术金融发展的大方向。要适应这种发展,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点对点、一对一的交易形式上,必须建立更广泛,具有公信力的交易平台,能够让大众参与,实现艺术与金融的对接。


再者,艺术资源与金融资本对接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具有共识的定价机制。艺术品评估的核心就是定价,但目前,我国没有一家具有公信力的估价机构,也没有形成具有共识的定价机制。


此外,艺术金融化还需要建立多元的艺术品退出机制和体系。目前,我国艺术品退出主要依靠拍卖,不仅公信力不足,而且单一且狭窄,严重阻碍了艺术金融化进程的发展。如果没有形成多元的退出渠道,就不可能建立完整的退出机制,资本进入就成问题。


而陈波认为,保险和仓储的缺失也阻碍了艺术金融化的发展,“保险是艺术金融化基础缺失最重要的一环,有了保险,艺术品仓储和典当才能发展起来。”


此外,在艺术金融化的发展过程中,监管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在艺术金融化发展过程中,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监管的力度和程度、具体落实和执行都需要相应的监管。在艺术金融化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与此配套的服务业,比如艺术顾问、咨询等业务,服务是其发展的核心。


目前,国内的艺术金融化更多的是产品层面,比如基金或者信托;当然也有文交所这样的交易形式,或者一些公司提供增值保值的平台,还有一些提供一些艺术品金融的咨询服务。虽然诸多金融机构在艺术品产品交易、服务业都有尝试,艺术金融发展的亮点已经有了,但是目前缺乏的是具有前瞻性、产业化的理念,来把这些点连接、延展,形成一个产业链。在宏观层面缺乏这种战略规划的研究,缺少相应的政策、对策。


西沐认为,“只有形成具有共识的机制、有了交易平台和支撑体系,金融资本和艺术资源的对接才有基础。”


而在这些需要建立的体系中,每个环节都是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正如黄文叡所言,“一旦这种架构建立起来,将带动中国之前并没有的产业,这是一条很看好的产业链。”


目前,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艺术金融化无疑会成为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推进艺术市场壮大,促进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借助金融化的手段,促进艺术的影响,只有以强有力的推广方式,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竞争中才能站得住脚。


来源:信道商報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