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广电有线网络行业主要进展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广电有线网络发展的新机遇,提出了实施“云、网、端”一体化升级、差异化建设运营广电5G网络、加快建设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承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任务等后继举措和发展建议。
一、广电有线网络行业主要进展
2020年我国广电有线网络行业整体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有线电视发展下行压力显著,有线电视用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有线数字电视缴费用户均出现负增长;二是有线高清用户持续增长,季度净增超200万户;三是广电宽带用户出现负增长,用户小幅流失;四是有线智能用户增长提速,同比增幅超30%;五是有线双向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双向网络覆盖用户突破1.80亿户,双向网络渗透率突破50%。
中央高度重视并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推动广电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全国一网整合和广电5G一体化发展、智慧广电建设、文化大数据等重点战略的出台为广电行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2020年,中央提出的“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推动了国内“新基建”提速,加快了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广电有线网络行业围绕新形势、新机遇,在行业重点工程与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以下重要进展。
1.全国一网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
2020年,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一网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推进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广电”)正式成立。2020年2月,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全国一网”整合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级广电有线网络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全国一网”整合精神,积极推进《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东方明珠、江苏有线、华数传媒等11家地方广电网络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对外公告,确定对新设立的中国广电进行注资,推进全国一网运营主体建设。2020年10月12日,中国广电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1012亿元,由46位股东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广电的组建完成标志着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广电统筹推进广电5G建设。中国广电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的要求统筹推进广电5G建设:一是积极启动广电5G网络试点建设,完成19个试点城市基站、传输资源的勘察和网络规划,启动试验网络建设;提前布局广电5G服务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规划北京至张家口高铁及高速公路沿线无线网、承载网建设方案,并已在崇礼完成十余个基站部署。二是联合开展700MHz 5G网络外场测试,与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苏州、武汉6座城市共同开展700MHz 5G网络外场测试,有序推进共建共享网络技术、网络互联互通等方面具体工作,为后续大规模建网及共建共享、异网漫游积累经验。三是推动700MHz 5G产业链建设,成功助推了我国首批支持700MHz的5G手机、CPE、工业模组等终端设备及700MHz基站正式进入市场,促进了700MHz 5G产业生态的成熟,实现了广电5G端到端系统支撑。四是加快与运营商合作共建5G网络,中国广电将与中国移动共建共享“700MHz低频+2.6GHz中频”技术领先、覆盖全国并提供高质量业务服务的5G网络,同时,利用5G广播技术实现差异化运营。
各省广电网络公司加快落实广电5G试点。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中国广电联合湖北广电、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广电机构共同组织实施雷神山医院广电5G基站技术方案,应用广电5G免费为医院建设者和医护人员及隔离区病人提供公共WiFi服务。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全国38家主流媒体组建的战“疫”集结号报道联盟,通过中国广电提供的5G信号向全网直播了湖北省抗疫新闻发布会,标志着700MHz+4.9GHz广电5G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实现全球首次实战应用。河北广电网络为服务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在张家口太子城冬奥核心区周边共启用了10个700MHz基站开展5G测试,同步开通了河北境内首张700M 5G试验网,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按项目方式部署应用的700M广电5G试验网络。
2.智慧广电工程深入推进
2020年,广电有线网络加速开展智慧广电云平台建设、有线网络IP化升级改造、智能终端研发部署、有线无线融合网建设、智慧广电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智慧广电网络建设。
(1)“云网端”技术体系加速智慧化升级
云平台方面,浙江华数在“2020世界数字经济大会·云计算赋能数字经济高峰论坛”正式发布“华数一朵云”战略。华数云将立足浙江,建设部署新一代分布式云计算平台,实现广电领域内“云网边协同、智数链联动”的创新落地应用;
骨干网方面,以高带宽、高可靠、高可用为目标,构建可管可控的新一代传输网络,单通道容量100Gb以上,可平缓向200G、400G、600G升级,实现对广电未来全业务的承载;
接入网方面,推进光纤入户和IP化部署,带宽普及“千兆引领、百兆起步”,并具备1G带宽的接入能力;
平台和终端方面,山东广电网络公司自主研发了享TV综合业务全IP化平台,大力推动部署了100万智能终端,全面承载4K超高清和VR、大数据、物联网、有线无线融合、人工智能等业务的运营发展,实现了传统大屏业务和移动小屏业务的融合。河南广电网络公司携手爱奇艺发布首款AI智能语音机顶盒——“象小果”,机顶盒集成了河南有线流畅的高清直播频道以及爱奇艺所有高清正版视频内容,该智能终端为电视娱乐注入科技与互动属性,带来智能化选择和沉浸式体验。四川广电网络公司推出川流TV,产品形态包括4K智能机顶盒和智能一体机,支持全网络(所有运营商网络和广电自有网络)接入,提供100余套电视节目的直播、时移和回看服务;支持直播点播节目的融合语音搜索(含四川话)和内容融合编排。
(2)智慧广电生态加速建立
湖北广电与中贝通信集团签订了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结合湖北广电网络在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客户和基础管线资源优势,在智慧广电建设、大数据中心与政企业务等领域开展合作。江苏有线与江苏银联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开拓创新融合业务场景,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实现更深层次的优质资源共享,打开更加开阔的共同发展空间。
3.数据中心建设方兴未艾
2020年,广电有线网络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战略部署和任务要求,加快推动广电网络数据中心建设。中国广电布局全国广电网络数据中心建设,采用“国家+省+地市+边缘”的四级分布式架构建设云数据中心,充分利用各省网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覆盖本省及相邻省份,全面吸收和融合省网已有数据中心能力;地市及边缘DC 层分别覆盖本地及边远地区。
4.IPv6规模部署持续深入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主要目标是用5到10年时间,形成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业应用网络,实现下一代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成为全球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18年末,市场驱动的良性发展环境基本形成,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2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不低于20%;第二阶段,到2020年末,市场驱动的良性发展环境日臻完善,IPv6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超过50%;第三阶段,到2025年末,我国IPv6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全面完成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平滑演进升级,形成全球领先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体系。
为加快推进IPv6升级改造,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编制IPv6升级改造实施指南,将IPv6作为一项基本要求纳入了新编制的标准规范,不断加强IPv6升级改造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在有线电视网络方面,中国广电的网络终端、国干传输网、数据网、数据中心、业务系统等平台,均支持IPv6;大部分省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完成了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的升级改造。
2020年9月,广东广电网络完成IPv6云资源交换中心建设,给广电行业带来了IPv6演进的成功应用示范。通过构建内容聚合池完成IPv4热点内容在IPv6缓存聚合,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和流量成本,实现了平滑过渡;通过IPv4/IPv6转换云实现了网络协议的自动转换;通过App的应用和家庭智能网关的部署,扩展了服务领域。
上海市印发《上海市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对广电骨干网IPv6改造进行部署,推动广电骨干网、有线电视接入网、家用终端的IPv6升级改造,实现广播电视内容、平台、网络、终端的全流程IPv6部署。
5.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建立
为发挥标准在超高清视频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加快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文化强国建设步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陆续出台 了超高清视频相关标准规范,用以指导超高清制播能力建设。2020年5月,工信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印发《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提出2020年初步形成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制定急需标准20项以上,重点推进广播电视、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重点领域行业应用的标准化工作。
在互联网电视标准方面,2020年5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制定了《互联网电视总体技术要求》《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技术要求》《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节目集成系统技术要求及接口规范》《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计费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及接口规范》《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平台技术要求》五项行业标准,对互联网电视的责任归属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在视听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印发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2020版)》,旨在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大数据标准化工作的统筹规划,指导建立覆盖基础、数据、技术、治理、资产、应用、安全、评价等全数据链的大数据标准体系。
二、广电有线网络发展的新机遇
1.全国一网整合为有线网络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运营夯实基础
全国一网整合有利于全国广电有线网络形成合力,提升整体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夯基筑石。一方面,广电有线网络有望在内容资源上重新积累资源、逐步缩小差距,扭转当前相对于互联网平台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全国一网的深入实施将促进广电网络中后台数据互联互通,大幅提升互动点播业务和宽带业务质量,明显提升用户交互体验,打破有线电视集客服务的地域边界,实现集客服务的规模化运营,进而提升有线电视服务的盈利空间。此外,全国一网整合推动了广电有线网络打造、形成具有新生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吸聚、融合各类社会优质资源,有助于解决有线电视网络未来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等问题,更有望助力广电有线网络改善经营管理效率,加快推动企业内部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
2.新基建战略为广电有线网络智慧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国家新基建战略的提出,为广电有线网络智慧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快建设广电5G网络和广电网络数据中心是广电有线网络实现智慧化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5G网络能极大弥补传统广电有线网络在移动覆盖传输方面的短板,支撑用户随时随地使用智慧广电应用服务;另一方面,广电网络数据中心作为信息化智慧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广电有线网络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宽带业务提质增效,智慧政务、智慧行业应用创新拓展的数据底座。此外, 依托广电有线网络数据中心构建“云网协同”技术体系,实现广电与政务云、行业云、企业云、私有云的共享共用,是广电有线网络链接百行百业,培育社会服务、医疗健康、数字娱乐、智能家庭等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出更多有特色的广播电视服务,打造融通共赢的新型产业体系的基础支撑。
3.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为有线网络提供了重要生产要素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是新基建在文化领域的核心体现,为广电有线网络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一方面,广电有线网络将承担国家文化专网建设,当前中国广电以及各省广电有线网络公司正积极推动5G网络建设,5G网络的切片技术可以为文化大数据提供更好、更安全的专网服务,为广电有线网络实现产业链的拓宽和延展创造了空间;另一方面,数据已经成为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等相提并论的生产要素,广电有线网络作为基础设施支撑了文化数据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汇聚和流动。面向未来,如何更好地利用文化大数据创新孵化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智慧广电应用服务,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我国宣传文化、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重要任务中,成为广电有线网络需要重点思考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三、后续举措及发展建议
1.实施“云、网、端”一体化升级,深入推进全国一网运营
深入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边缘计算、微服务等技术,提升承载能力和内容支撑能力,推动“云、网、端”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融通共享和智能协同,将广电有线网络升级改造成为有线无线融合、广播交互协同、大屏小屏联动的高速、泛在、智慧、安全的新型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综合信息服务网络。
一是加快构建全国互联互通云平台。基于“国家+省级+地市+边缘”多级分布式架构,建设多个互为备份的国家级云平台中心,通过国干网与全国省级云平台实现互联;基于各省云平台部署融合服务平台和相关业务,并实现与地市平台的互联互通;在气候寒冷、能源充足、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优先部署超大型广电有线网络数据中心,在靠近用户、能源获取便利地区根据业务发展需求部署中小型数据中心,利用云计算、绿色节能等先进技术整合、改造和升级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重构中央级、省级两级运营支撑体系架构,推动各省运营支撑系统统一整合升级,逐步实现全国运营支撑体系统一架构、统一标准和统一运营。进而打通广播电视网、广电宽带网和广电5G移动互联网,为有线业务多元融合发展提供承载平台,为广电5G核心网建设提供部署的基础设施条件。
二是加快基础网络升级改造,支撑广电5G网络建设发展。网络升级改造包括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等部分。骨干网应充分落实国家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政策,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纤芯置换、同缆分纤、分缆分纤等模式推进骨干光纤网络的升级改造,加快建设“五横五纵”骨干光纤网,并向“七横七纵”演进,由两级的星状网向网状网演进;骨干传输网釆用DWDM/OTN技术组网,传输容量以80×100G OTN系统起步,具备向单通道200/400Gbps等超100Gbps高速率光传送系统的持续演进能力,同时具备99.999%的可靠性;骨干数据网分超级核心、省级核心和地市核心网三层建设,超级核心层采用FULL-MESH实现网状互联,省级核心层设置31个节点,每节点下行带宽120×100G,汇聚本省地市节点、互联点及IDC接入流量,地市核心层在全国332个地市设置地市节点,与城域数据网互联互通,满足业务就近接入的需求,每地市节点业务汇聚接入带宽10×100G。城域光缆网逐渐过渡到“环+网”型结构,使全省县级及以上节点在网络上具备环路保护或双路由保护功能,城域传输网优先釆用网状结构进行优化升级,OTN单通道速率应不低100Gbps,城域数据网由城域核心层、业务接入控制层、汇聚层组成,实现广播电视及政务、服务、商务等多种类型业务的接入。接入网在现有网络基础上,充分挖掘现有电缆潜力,大力推进光节点下沉,逐步过渡到光纤到户,包括升级改造宽带固网接入和新建5G无线接入,固网宽带部署全IP化和PON系统,建设满足电信普遍服务技术要求的10GPON为主,发挥同轴电缆能力为辅,为城镇地区家庭提供带宽不低于1G的能力,农村地区家庭提供带宽不应低于100M的能力。
三是适配多元业务场景,发力建设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新型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包括家庭终端、物联终端、移动终端、应用软终端和行业智能终端等。
2.充分发挥广电独特优势,差异化建设运营广电5G网络
广电5G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是利用700MHz广覆盖、低时延等技术特点,与电信运营商共建共享5G网络;二是依托良好的公信力和广泛的用户基础,将广电5G网络打造成“安全可信、绿色可靠”的新型媒体融合传输网、数字经济基础网和国家战略资源网;三是加快汇聚丰富的泛媒体内容及网络视听内容,推动大小屏融合,实现差异化运营。
在技术实现方面,广电5G网络可釆用SA独立组网。广电5G核心网采用云化安全部署,控制面网元分别部署核心节点,后期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再进行扩展,实现对用户面转发资源的全局调度,用户面网元按需下沉,实现分布式灵活部署。
在5G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融合AI、4K/8K、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5G广播与5G通信网同步建设并试播。
3.加快建设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夯实有线网络智慧发展数据底座
广电网络数据中心作为智慧广电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一方面可为智慧广电传播体系构建、业务部署和业态创新提供海量弹性按需使用的计算、存储与网络资源,另一方面可为智慧广电内容生产和节目制播体系建设提供云端高性能、智能化的高新视听处理服务集群和服务工具集,并为智慧广电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提供开放接口环境和云化资源。随着智慧广电战略的全面实施,数据中心将成为支撑广播电视转型升级的强大基础资源及能力支撑。
数据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建设过程。同时,数据中心还是一项高投资、高收益风险的重大工程项目,广电网络数据中心建设可以采取分阶段、按需求投资的方式降低一次性短期大规模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建设初期,一是按照《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中规定的A级机房标准要求,综合考虑所在城市天气条件以及市政供电、供水等情况,从数据中心功能区划分、电气系统、暖通系统、气消系统、自控系统、电源系统、弱电系统、工艺布局、装修装饰工程以及运维体系10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建设。二是紧密结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业务需求,如县级融媒体中心对4K/8K超高清短视频制作,文明实践中心对视频简编、精编,影视、游戏、动漫企业对作品剪辑制作,文化、教育部门对宣传视频剪辑制作、专题教学视频剪辑制作等方面,开发提供视频内容采编播存发的相关智慧化工具,加速推进广播电视全媒体业务应用创新,服务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在建设中后期,围绕智慧政务、智慧行业服务、国家重点工程服务等方面,结合业务实际需求以及服务对象个性化要求,对数据中心机房进行配套建设和优化升级工作,对数据中心机房环境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数据中心业务支撑能力;积极引入业务合作方,向合作方开放数据中心基础资源和接口标准,与合作方一起开发云服务平台,创新部署面向政企和社会各行业的云应用服务,使数据中心具备IaaS、PaaS、SaaS三层服务能力,形成能够服务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数字经济发展、服务民生保障的云数据中心。
4.承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任务,打造国家文化服务专网
按照中央文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聚焦国家文化大数据云端和生产端建设需求,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广泛互联全国博物馆、图书馆、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唱片公司、演艺公司等文化机构数据库,以大数据中心支撑全国文化大数据互通平台建设,通过“云网融合”的开放平台技术架构,广泛联合全国文化单位、文创企业等共同开发文化大数据资源,打造文化大IP,为文化体验园、体验馆、体验厅等需求端提供多元文化体验和应用,刺激全国文化新需求,拉动文化新消费。
在具体工作方面,积极承接中华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文化大数据素材库三库建设以及全国文化专网、国家文化大数据云平台各区域及各省分平台建设工作。广电有线网络公司作为文化大数据建设的组织实施主体,按照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云服务平台建设规范要求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防护要求,可积极对接本地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需求,逐步打造文化类大数据新产品、新业务、新服务,提升面向本地及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大数据服务能力。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