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资讯
我为群众办实事:惠企便民 政策速递 (十五)
时间:2021-07-30 17:44    浏览:355次

第十五期:专家解读|祁述裕: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 需要新理念、新思路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司于7月13日主办召开“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交流研讨会,来自全国文化旅游系统政府部门负责人、中央党校、高校和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地方党委政府负责人、文化企业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聚焦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思路进行了交流研讨。本期整理了祁述裕教授(中央党校文史部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供大家学习参考。

文旅部《“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组织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全国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形成了不少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各地的经验和做法需要进一步总结、提升,以更好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我认为,“十四五”时期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新理念、新思路。具体来说,应特别重视以下四点。

一、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需要一个新的理念进行引领

在现代化背景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具有普遍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推动乡村振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尽管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口号、提法不同,但以乡村特色产业,特别是特色文化产业为抓手实现乡村振兴则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时,往往有超越产业发展本身的更高的理念,就是把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文化观念创新、精神面貌的改变、人的改变结合在一起。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的基本理念是“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台湾地区90年代实施的社区总体营造活动,强调依托当地的人、文、地、景、产五大元素,发展特色产业,对社区进行整体的系统性的改造,强调“社区总体营造不只在营造一个社区,实际上它已在营造一个新社会,营造一个新文化,营造一个新的人。换句话说,社区总体营造的本质,其实就是在(塑)造人”(台湾行政院文建会副会长陈其南语)。

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提升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际上也是一次乡村文化再造运动。

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四新”:注入新能量,培育新业态,倡导新文化,塑造新农民。完整的表述,可以考虑为:各级政府文化部门依托乡村文化资源,通过汇众智、聚众力,为乡村注入新能量,培育新业态,倡导新文化,塑造新农民,推动乡村振兴。

二、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需要一种有效的形式作为抓手

特派员制度发轫于科技部。20多年来,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高校和社会组织,特派员制度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助推乡村振兴的做法。

科技部推动的科技特派员制度着眼于科技扶贫。是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党委和政府为探索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在科技干部交流制度上的一项创新与实践。国家科技部对南平市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陆续在部分地区展开试点,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工作。

阿里巴巴脱贫特派员支持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取得了丰硕成果。2020年,在全国第7个“扶贫日”的重要活动“扶贫日系列论坛”上,国家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公布了扶贫成效显著、受到群众认可的“真扶贫、扶真贫”的典型案例,阿里巴巴首创的“脱贫特派员”模式被评选为“网络扶贫十大案例”。

清华大学文创院与江西省浮梁县地方党委政府合作,探索实施乡创特派员同样是成功案例。被选聘上的乡创特派员,作为乡村首席运营官,在乡村开展“一村一员”特派服务,引导支持在地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与村书记、主任形成“双轮驱动”。乡创特派员制度实施后,首批正式选聘了26名乡创特派员,取得了显著效果。清华大学文创院乡创特派员案例有创新意义。第一,体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结合。第二,搭建汇集社会力量的平台,吸引有能力的企业、有志之士参与其中。第三,建立了一套制度,形成了一套支持系统,包括资金、特派员的待遇、考核等。

综合此前的经验可以证明,实施乡村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是可行的。我认为,实施乡村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实施乡村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的关键点是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两方面积极性。

第二,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实施乡村特派员制度。全国乡村资源禀赋千差万别,要根据各地的特点,制定相关制度,务求实效。

第三,实施乡村特派员制度要循序渐进,逐步探索。

第四,不拘一格,支持各种有利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思路和做法。

此外,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具有开放性。如,文旅部非遗司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项目,支持国家级贫困县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做法也很好,也属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可相互支持。

三、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形成一种合力

乡村发展文化产业,存在着创意、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匮乏的先天不足。因此,乡村发展文化产业重点是要优化乡村文化资源要素配置,关键是引入外部文化资源。通过外部文化资源要素与内部文化要素的结合,形成化学反应,激活内部文化要素,并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乡村文化市场主体。以前,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发挥政府的作用,借助财政支持。这种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还不够,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

实践证明,政府引导和社会力量(企业、高校、社会组织、艺术家群体等)的参与,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催化剂、引爆点。如乌镇通过引入艺术家群体,举办现代戏剧节、国际当代艺术展等,实现了艺术乌镇、文化乌镇的目标。云台山周边的乡村精品民宿,政府在融资贷款、引入专业设计团队对传统民居的改造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景区和精品民宿之间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关系。

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对乡村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

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大都具有小、散、收益周期长等特点,投资风险、收益往往不成比例。降低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产业的风险,调动积极性,迫切需要加强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参考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银发(2021)171号】等文件,以下一些思路可供考虑:

支持各级政策性贴息、贴保资金支持银担合作机制扩大对乡村文化旅游项目覆盖面。推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将乡村文化纳入支持范围,并发挥其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保险、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机构,针对乡村文化产业业态多样的特点,开发专门支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农村资产抵押质押物范围,鼓励在完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权利确权登记、评估、交易、处置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权利的抵押贷款业务。鼓励融资租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开展乡村文化固定资产等直租、回租业务。鼓励中央和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合作设立乡村文化发展基金,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文化产业项目。

五、要加强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活动的评估

如,鼓励地方文旅部门定期和不定期举办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培训班;文旅部产业司自主或委托权威机构举行最佳乡村特派员评选活动;编写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相关案例等并予以推介。形成全社会关心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氛围。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