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2781.5亿!2019年北京文化金融年度“账单”在这里
时间:2020-08-08 10:20    浏览:1120次

日前,北京市委宣传部发布了《北京文化金融白皮书》,白皮书首次对北京文化金融的产业数据、前沿动态进行了全面分析,系统总结了北京文化金融的发展成果与经验。

北京文化金融概况

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主要指标增长较快。2018年末,北京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5.1万个,较2013年末增长54.1%;从业人员121.5万人,较2013年末增长29.0%;资产总计27169.0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192.3%;营业收入13454.8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110.0%。2018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收入合计10703.0亿元,人均贡献收入181.4万元,两项指标均保持持续增长。

北京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核心领域增速快,收入规模占比超八成。2018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核心领域收入9292.0亿元,同比增长14.1%,收入规模占比为86.8%,其中创意设计服务、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与文化传播渠道是带动北京文化产业收入增长的主要领域。创意设计服务领域实现收入2771.1亿元,收入规模占比25.9%,为九大领域之首;新闻信息服务领域实现收入2558.3亿元,同比增长20.7%,增速最快;内容创作生产领域和文化传播渠道领域分别实现收入2005.2亿元和1826.9亿元。文化相关领域收入1411.0亿元,收入规模占比13.2%。

北京文化金融发展良好,文化金融市场持续活跃,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与保障。

文化金融主要包括债权类融资和股权类融资,其中债权类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和融资租赁,股权类融资包括私募股权和公开市场股权融资。

经统计,2018年北京文化金融市场规模稳中有升。其中:中资银行新增贷款额1602.5亿元、债券融资规模317.6亿元、融资租赁市场规模23.2亿元、私募股权市场融资规模407.6亿元、并购市场融资规模221.3亿元、公开市场股权融资规模209.3亿元,合计达2781.5亿元,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2018年北京文化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排名全国第一;2018年北京文化金融市场私募股权融资规模保持全国第一,文化产业并购规模全国领先;截至2019年,北京境内外上市文化企业73家,新三板挂牌文化企业数量占全国近三成。

北京债权类融资与股权类融资发展态势良好,融资结构逐步优化,满足文化产业多元化融资需求。2018年北京文化产业股权类融资规模为838.2亿元,占北京文化金融总规模比重为30.1%。2018年北京文化产业债权类融资规模达到1943.3亿元,同比增长26.0%。

中资银行贷款是北京文化企业获得债权类融资支持的最主要且最稳定的渠道。2018年北京文化产业中资银行新增贷款额达1602.5亿元,2012-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2%,为文化企业提供稳定持续的融资服务。截至2018年,中型和小型文化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343.4亿元与558.9亿元,占比分别为19.2%与31.2%。从获得贷款的文化企业数量来看,小型企业有3952家,占比高达70.7%;微型企业有948家,占比为16.9%。

北京文化产业债券融资规模增长较快,融资方式多样。2018年北京文化产业债券融资规模达317.6亿元,同比增速达74.3%。

从融资方式看,北京文化企业债券融资方式较多样。企业债、可转债、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定向工具与中期票据均有使用。2012-2018年,北京文化企业使用公司债的融资规模最高,累计规模达344.2亿元;其次是短期融资券、企业债与可转债融资,2012-2018年累计规模分别达177.5亿元、162.1亿元及141.5亿元。

从行业领域看,2012-2018年,北京文化企业债券融资发生次数最多的五个领域分别为内容创作生产、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及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2012-2018年,北京文化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最高的五个领域分别为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创意设计服务及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领域。

北京率先试点无形文化资产融资租赁业务,首发文化类资产证券化融资产品。2018年北京文化租赁无形文化资产融资租赁项目数量达113个,融资租赁规模19.6亿元,无形文化资产融资项目和规模占文化企业融资总数量和规模的比重分别为90.4%和84.5%。内容创作生产领域的无形文化资产融资租赁项目发生数量与规模占比最高。北京文化租赁的无形文化资产融资中,版权资产作为融资标的项目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商标。

2019年3月,北京文化租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我国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标准化产品“第一创业-文科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产品总规模超7亿元。2019年9月,北京文化租赁推出全国首单储架系列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第一创业-首创证券-文化租赁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获批,产品总规模为30亿元。

北京私募股权与并购市场活跃,融资次数与融资规模保持全国第一。2012-2018年,北京文化产业私募股权融资共发生2514次融资事件,占全国融资总数的38.9%;私募股权累计融资规模1205.3亿元,私募股权融资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2012-2018年,北京文化产业共发生746次并购融资事件,占全国并购总数的30.9%;并购市场累计融资规模3387.7亿元,并购规模全国领先。创意设计服务、新闻信息服务、文化传播渠道与文化娱乐休闲服务领域是北京文化产业私募股权融资市场与并购市场金额流入较多的四个领域。

北京文化产业公开发行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增速较快,首发融资与股权再融资活动活跃。2012-2018年,北京文化企业首发融资规模累计468.1亿元,占全国累计融资规模的33.9%,年均复合增长率29.8%。从行业领域看,2012-2018年,首发融资累计规模较高的北京文化企业主要分布在文化传播渠道、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与创意设计服务领域。其中,新闻信息服务领域和文化传播渠道领域的北京文化企业融资规模在全国占比较高。

2012-2018年,北京上市文化企业股权再融资规模累计895.2亿元,占全国累计融资规模20.7%,年均复合增长率35.1%。从行业领域看,2012-2018年,股权再融资累计规模较高的北京文化企业主要分布在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与新闻信息服务领域。其中,内容创作生产和创意设计服务领域的北京文化企业股权再融资规模在全国占比较高,分别为55.1%和17.5%。

北京文化金融风险管理市场成效显著,已形成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北京担保行业通过机构、产品、政策与机制这四个方面的创新,探索文化金融融合的模式。2018年1月,在原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的支持和推动下,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牵头组建北京市融资担保联盟并设立文创专委会,推动北京文化产业融资担保业务的合作和资源共享。

截至2018年,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通过再担保业务支持660余户北京文创中小企业,撬动金融资源44亿元。截至2019年6月,北京首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保文化类项目465个,在保余额2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4.8%和78.1%。

截至2018年,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企业736户,在保余额为48.6亿元。2014-2018年,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金额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0.6%,担保笔数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7.1%。

2010年12月,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原文化部共同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批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文化产业保险试点单位,明确演艺、展览、动漫游戏、文化企业知识产权等领域相关的11个试点险种。

2017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电影金融公司合作推动完片担保与影视制作保险的本土化。2018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的重点产品包括艺术品类保险、展览会保险、旅行社会责任险、演艺类保险等,共为2623家文化企业提供超过66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赔款接近629万元。

北京文化金融为文化产业核心领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北京文化产业债券融资和融资租赁市场中,内容创作生产领域占比最高,达38.4%;其次是新闻信息服务领域,占比22.7%;文化传播渠道领域与创意设计服务领域,占比分别为19.3%和13.5%。北京文化产业股权类融资市场方面,文化传播渠道领域吸纳融资最多,占比达39.6%,远超其他领域;创意设计服务、内容创作生产与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占比接近,均超10%。

北京文化金融发展模式

北京坚持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原则,以整体服务文化产业发展为目标,健全文化金融政策,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完善文化金融配套服务体系,营造良好文化金融营商环境,形成了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北京模式”。

优政策,有效促进文化金融融合发展

北京充分发挥金融资源、产业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布局,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营造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以及资金效率最大化的文化金融政策环境。

2012年,原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共同印发《关于金融促进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文化金融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

2018年初,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和原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首都文化金融发展的意见》,包含强化文化金融政策支持等八大战略政策,切实促成文化产业和金融产业深度融合,落实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

2018年5月,北京出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上市发展的意见》,加大对企业上市的政策扶持。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多个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从货币政策、政策协同、激励机制、考核评估和营商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同时通过减费让利、技术创新、完善信用等手段切实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

搭平台,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

北京建立文化金融服务平台,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源对接,有效缓解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指导下,原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协同北京市财政局搭建“文创板”和“文创金服”两个线上文化金融服务平台,既为文化企业提供文化金融政策信息发布、申请、审核、实施的一站式平台服务,也为文化企业提供投融资对接服务。

2017年以来,北京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累计入驻企业15055家,入驻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1105家,合作运营商、园区、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共计234家,合作第三方服务机构121家,收集融资产品353种,成功对接融资357.0亿元。

建立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积极探索无形文化资产交易市场建设。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于2015年成立,是北京唯一从事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股权及实物资产交易服务的授权机构。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针对无形文化资产制定交易流程与交易制度,为处置与交易无形文化资产提供平台。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与北京互联网法院合作为文化企业和个人开展著作权存证服务,并引入平安保险合作提供著作权确权保险服务,完善文化产业著作权确权环节,探索无形文化资产交易模式。

建体系,提供全链条文化金融服务

北京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撬动作用,形成“投、融、担、贷、孵、易”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为文化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金融服务。

2014年,经北京市文化和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在原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指导下,由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导投资成立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文化产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文化创新工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健全北京文化金融服务体系。

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共30支,实缴总规模118.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64.6亿元,累计投资文化项目总数147个,投资总额107.8亿元。文化科技类融资租赁累计投放项目577笔,总金额240.5亿元;文化科技类担保累计投放项目2527笔,总金额311.7亿元;文化科技类小额贷款累计投放项目152笔,总金额8.5亿元;文化产权交易额累计28.3亿元。

北京积极引导银行机构建立文化金融特色专营机构,满足文化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北京地区中资银行机构自主设立的文化金融特色支行超过30家,针对文化产业各领域提供金融产品50余种。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杭州银行等均在京设立文化产业专营机构,并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制、审批流程及人才团队,强化对文化产业的服务与创新。

北京率先推出文化产业“投贷奖”联动政策,实现企业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财政支持资金的无缝对接,在缓解文化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上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11月,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北京市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投贷奖”联动推动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对文化企业市场融资行为进行事后财政补贴,促进文化要素的有序流转。“投贷奖”政策实施以来,共支持2000余家文化法人单位,支持金额超过12亿元,拉动社会资本超过1000亿元。其中,贷款贴息将平均利息从5.6%降至3.4%,降低融资成本超过30%。2019年12月,北京正式推出“房租通”政策,直接降低文化企业经营成本。

强服务,营造良好文化金融营商环境

北京着力实施“畅融工程”,举办首都文化产业投融资峰会、首都文化产业投融资沙龙及项目推介会等丰富多样的投融资对接活动,建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常态化对接机制。

原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建设北京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建立北京市拟上市文化企业库和北京市创新创业文化企业库,目前已多次成功举办文化企业上市培训班。

北京推动成立北京文化产业投融资协会,汇集300多家会员单位,为投融资企业和政府搭建有效沟通联系桥梁。

北京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已探索形成“依托两大载体、提供两个支撑、形成两个闭环、满足两类需求”的文化金融服务模式。

2016年8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成立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打造“信用评级、快捷担保、见保即贷、贴息贴保”的信用融资服务闭环。2016年10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正式启动“蜂鸟计划”,加强龙头文化企业培育,截至2018年共认定523家蜂鸟企业。

目前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已在15个文化产业园区设立信用工作站,吸引会员613家,与14家银行、8家担保机构、7家信用评级机构合作推出“文创普惠贷”“蜂鸟贷”等30余种特色金融产品。

2018年8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成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形成“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投贷联动、上市培育、政策支持”股权融资服务闭环,吸引北京银行、北京中小企业再担保、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中心等20家金融证券机构入驻,初步构建起文化产业金融体系网络。

2019年北京朝阳区出台促进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高质量发展“政策50条”,形成较为完备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体系,涵盖信用体系、文化金融、风投奖励、上市融资、四板奖励、孵化创新等15个领域50个具体条款,全面支持文化企业发展。

2019年12月,东城区获批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成为探索文化金融创新实践的重要举措。东城区系统梳理示范区总体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完成示范区建设规划研究,印发《加快文化创新融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实施意见》,构建“1+5”产业政策体系,促进“文化+金融”、“文化+科技”创新发展。

东城区发布“文菁计划”,首批认定“文菁企业”46家。东城区设立每年1亿元专项资金,通过产业基金、风险池基金、上市培育孵化等措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投融资对接服务。东城区出台《支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支持政策,发挥文化金融集聚作用。

2017年北京银行雍和文创支行在东城成立,并于2019年与东城区合作发布“雍和印象”文化金融服务方案,推出为东城区文菁企业专门打造的“文菁贷”系列产品。东城区梳理现有空间资源,支持中粮广场、东直门交通枢纽等项目转型升级为文化金融主题空间,通过有效疏解腾退,吸引多家金融机构进驻,促进业态升级。东城区鼓励驻区文化产业平台、中介机构与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合作探索建立符合文化企业特色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估值定价标准,建设文化产业全要素综合交易平台。

北京文化金融发展方向

当前,北京文化金融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需要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局,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持续深化文化金融“北京模式”。

继续优化对文化金融的支持模式。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需要,完善文化金融顶层设计,推动文化金融创新与实践。进一步完善“投贷奖”政策,提高文化金融政策供给效率。加大对于文化企业债券融资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与各区政府、产业园区合作为文化中小企业提供集合债服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统一文化产业及文化金融数据的统计标准,促进各部门间数据共享。

推动完善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体系。联合权威智库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大数据公司等多方资源,建立适用于文化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通过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投入,形成文化企业信用数据库,打造权威文化企业信用评级平台,解决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的资源对接。

健全无形文化资产融资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无形文化资产的评估、确权、登记、托管、流转等第三方服务,提高无形文化资产处置的流动性和规范性,逐步解决无形文化资产处置难问题。进一步健全文化金融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无形文化资产抵质押融资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服务。鼓励产业链核心企业围绕数字文化资产开展供应链金融创新。

提高文化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积极鼓励建立文化金融专营机构,探索建立文创银行,优化管理机制、评估体系、服务体系及运营体系。鼓励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与产品,实现文化金融深度合作。支持融资租赁公司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增加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并扩大覆盖范围。

持续推进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与风险管理市场的建设。进一步鼓励融资担保公司创新产品与服务,增强银担合作,降低文化企业融资难度。完善融资担保公司的管理机制,进一步鼓励融资担保公司发挥普惠金融服务能力。鼓励保险机构针对文化产业各领域创新产品与服务,增加对电影、电视剧、演出等中小文化企业的外部增信工具。持续优化完善文化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引导文化金融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创新实践。

依托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探索文化金融可复制的创新模式。积极发挥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示范作用,积极进行文化金融创新的实践与探索,在文化金融政策创新、文化金融投融资平台、数据服务平台及无形文化资产交易平台等方面先试先行,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与模式。有效发挥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金融集聚能力,通过金融集聚促进文化产业集聚,支持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