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资讯
沿黄九省如何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
时间:2020-07-08 17:30    浏览:1258次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要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开展黄河文化宣传,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那么,沿黄九省将如何协同推进黄河文化资源整合与保护开发,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

1.jpg

乾坤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欧云海摄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流域的不同区段,其自然生态和文化类型融合也各有不同。要想从空间意义上形成一条“几字形”的可观览、可体验、可学习的文化旅游景观长廊,培育好中国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既需要将横跨九省区的黄河流域当作一个整体系统、统一的IP来打造,合力做好统筹规划和协调配合,同时也需加强顶层设计和协同开发,推进文化资源整合与旅游协作,积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黄河文化整体和系列旅游产品。

青海省

三管齐下

青海是黄河发源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脉络呈现出多元民族文化特点,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果洛藏族自治州)三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级散布黄河沿线。如今,青海省正依托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冀在江河文化、河湟文化、热贡文化、格萨尔文化等领域实施保护传承弘扬“三管齐下”。

2.jpg

藏族唐卡绘画艺术家现场作画

在2月28日召开的青海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明确提出要将青海黄河流域的源头文化、共荣文化、多元文化、水文化、生态文化,尤其是把河湟文化的内涵特质理清楚,分析区位特点和文旅优势,聚焦河湟文化,做好资源梳理和文旅项目策划工作。同时,筛选出辐射带动性强、有典型示范意义、能够拉动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策划黄河文化系统保护工程、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兰西城市群文旅产业等工程,提升水文化创意能力,组织好“亲近母亲河”系列活动、推出内容丰富的黄河文化旅游产品,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在5月13日召开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暨“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上,会议要求,要坚持项目为王,站在“十四五”文旅产业发展和黄河青海全流域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研究谋划,突出全局性标志性。各市州要围绕十四五文旅产业发展和黄河高质量发展做好产业融合的文章,抓紧梳理相关重大项目,争取纳入省级和国家《规划》。6月24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宁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强调,将加快推进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高质量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青海省专项规划》等。

四川省

生态平衡是关键

四川省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与黄河有着深沉而紧密的联系。四川境内黄河干流河道长174公里,流域面积为1.87万平方公里,涉及阿坝州阿坝县、红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和甘孜州的石渠县5个县。据统计,黄河干流枯水期40%的水量、丰水期26%的水量来自四川。考古资料显示,四川岷江上游地区的发展与黄河文明关系密切,是古蜀文化溯源的重要区域之一。自秦汉以降,四川盆地犹如一座“水库”,对之后各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都起到了流动、储存、调节、融合、扩散的作用,为传承华夏文明,保存中华文脉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代以来,四川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中地位独特,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里既有九曲黄河第一湾、唐藩古道、茶马古道,又有红军长征经过的红原县和若尔盖草原,五瓶黄河水把黄河文化与巴蜀千年历史回响、红色革命征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高原藏区、深度贫困区和高海拔生态脆弱区的四川黄河流域,在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河湖岸线稳定与相应的湿地面积,更关键的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川西北黄河流域内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生态功能地位,决定了这里必须寻找出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共存的发展之路。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等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四川将积极推进自然风光、高原生态、民族风情等特色旅游健康发展,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实现景观旅游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目前,由四川师范大学负责编制的《四川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正在进行中。

甘肃省

压茬推进重大项目

甘肃是黄河流经的第三个省份。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入甘南藏族自治州、经临夏回族自治州、穿兰州、过白银,浩浩荡荡奔涌913公里。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跨9个市(州),总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2%。黄河流域甘肃段人口数量占全省的70%。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该区域有两个,全省35个深度贫困县全部位于这一区域。省会兰州也是我国唯一一座黄河穿越而过的省会城市。历史上,黄河在甘肃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丰富遗存,昭示着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2019年1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制高点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实施黄河文化工程,创建国家黄河文化保护创新(兰州)中心,加快实施黄河风情线改造提升等重大文旅融合项目,把兰州建设成为黄河文化展示区和文旅产业集聚区。

3.jpg

坐落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的黄河三峡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摄

今年1月10日,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0年启动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今年6月份,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甘肃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推进黄河文化系统保护,全面梳理、调查认定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发掘黄河文化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加快编制黄河文化专项规划。要创新黄河文化传承利用,推动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建设,实施大地湾、马家窑、齐家坪、寺洼、辛店等史前文化遗址公园建设,推进黄河石林、黄河三峡、“读者印象”精品文化街区等景区项目建设,完善黄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谋划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出黄河文艺精品力作。要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推出黄河文化精品展览,广泛开展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社教、学术讲座等活动,打造黄河文化旅游新业态,重点建设“甘南—临夏—兰州—白银”黄河风情文化旅游带,强化黄河文化国际交流传播。6月17日,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深度谋划、压茬推进重大文旅项目,突出黄河背景、黄河特色,用好新的展现方式,讲好黄河故事,打造精品工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自古以来“天下黄河富宁夏”,秦渠、汉渠、唐徕渠等渠系至今还在造福宁夏人民。黄河流域主干道上的宁夏引黄古灌区作为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目前仍在流淌的灌溉古渠就达14条之多,长度1224公里。地处西北内陆黄河上游中段地区,宁夏黄河流域是不同文化,特别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碰撞之地,而这,也为宁夏文旅的融合发展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发展契机。3月23日,在宁夏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举行的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上,宁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刘军以“放心游宁夏、给心灵放个假”为主题,介绍宁夏将做好黄河文化旅游大文章。刘军介绍,现在宁夏非遗的很多内容都跟黄河宁夏段的民俗、文化遗存高度相关。目前,宁夏正在启动文旅资源普查工作,梳理出来后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把宁夏段展示出来。充分利用现有的黄河楼、黄河坛、黄河宫和青铜峡黄河大峡谷等旅游资源,进行提档升级,让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活”起来、“火”起来。

4.png

黄河湿地公园一角 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4月27日,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陈润儿表示,“要未雨绸缪、提标加固黄河堤防,按照城市百年一遇、其他地区五十年一遇的标准,统筹防洪、交通、景观、旅游、排污等功能,实施堤防建设工程、确保黄河长久安澜,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建成一条景观绿带,实施道路交通工程、堤路结合安全畅通,实施环境治理工程、布局建设一批湿地,实施文化设施工程、充分展示黄河文化。”前不久,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印发的《自治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工作方案》中明确,要结合重大时间节点,策划推出一批反映脱贫攻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黄河文化等重点文艺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讲话精神深入人心,让群众看得见、听得到、记得住。

内蒙古自治区

注重细节打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夹裹着巴颜喀拉山脉的雪水,从青藏高原而至的黄河在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一个大“几”字弯。几千年来,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交融集聚,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在两岸撞击凝聚,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内蒙古沿黄两岸地域文化。这里自然景观壮丽神奇,民俗风情绚丽多彩,旅游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今年3月1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晓秋表示,2020年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将实施黄河文化系统保护工程,做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4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老牛湾黄河大峡谷调研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时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突出地域特征、乡土气息,讲好“黄河故事”,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精准定位搞好规划设计,加强历史遗迹保护,注重产品细节打造,提升沿黄旅游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6月11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开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促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强调,要加强黄河文化系统研究,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黄河文化、草原文化。

5.jpg

库布其沙漠变绿洲 经济日报记者 黄俊毅摄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月7日,蒙宁沿黄流域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推进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召开,内蒙古、宁夏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会上,双方签署了《蒙宁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4+4沿黄城市文旅合作框架协议》以及《文旅合作协议》,进一步从制度层面推动了两地顶层合作。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贺志亮表示,接下来,内蒙古与宁夏将共同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实际,建立健全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强黄河流域史前文化、河套文化、红色文化的研究,联合推出一批黄河题材的舞台艺术精品;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的联合执法,打造一批跨区域旅游产品和线路;加大在信息共享、培训学习等方面的交流,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陕西省

培育精品景区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滋养着陕西大地,塑造出气势恢宏的壶口瀑布,以此为背景的“黄河大合唱”更是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

6.jpg

黄河壶口瀑布壮丽的“水底冒烟”景观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据了解,黄河陕西段及其重要支流洛河、渭河三河流域(以下简称黄洛渭流域)覆盖陕西2/3国土面积,占全省3/4人口,这里是陕西乃至黄河流域最重要的区域之一,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形胜、革命圣地”之美誉。相关统计显示,黄洛渭流域渭南市所辖区域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03处,其中国家级61处,省级165处,包括古遗址、古陵墓、古建筑、古城、寨子、堡址、古水利设施、古军事设施、摩崖石刻、石窟寺及石刻等众多类型。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11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5个,涵盖戏剧、皮影、秧歌、刺绣、剪纸、面花、石刻、祭祀、陶(瓷)艺等10余类。4月14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任宗哲在考察调研黄河文化和旅游相关工作期间强调,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黄河文化的历史地位、精神内涵、时代价值,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要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思路举措,推进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要延续黄河文化历史文脉,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传统村落等文化景观的保护力度,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水平。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设计具有本土特色的研学游、乡村游等旅游产品,充分展示黄河文化魅力。4月21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印发《2020年陕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计划》,该计划从健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体系、推动黄河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完善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黄河文化艺术创作展演、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创新开展黄河文化宣传推广和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七个方面,对2020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扫描二维码查看《工作计划》全文根据《工作计划》,陕西将推进沿黄4市13县全域旅游发展,开展第二、第三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鼓励黄河文化旅游带相关景区创建国家高A级景区,打造更多体现黄河文化的精品景区。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培育文化创意、数字娱乐、电子竞技等新业态,支持一批领军企业,开发形态各异的黄河文化旅游产品。6月28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召开《陕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专家评审会。其中规划涉及“黄河文化记忆”保护传承弘扬工程、黄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工程、黄河生态文化群落建设工程、红色革命文化高地建设工程、新时代黄河故事创作推广工程、黄河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工程等6大工程,包括一揽子计划和100个重点项目。

山西省

打造标杆项目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河流经山西省内忻州、吕梁等4市19县,黄河山西段总长965公里,占黄河流域干流河道总长度的17.6%,占中游河道总长的80%,山西境内黄河流域涵盖11市86县,流域面积9.7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12.2%,占中游流域总面积的28%。此前,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盛佃清刊文《山西:五个方面发力 全面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就如何全面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这一问题,盛佃清表示,山西应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一是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黄河文化传承根脉,编制完成专项规划。二是繁荣精品文艺创作,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谋划重大文旅项目。四是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山西黄河故事。五是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政策保障水平。4月20日,山西省政府印发《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建设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2020年是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文旅品牌建设年。今年山西将策划发布“黄河之魂在山西”品牌统一形象和 LOGO,围绕黄河品牌的根祖文化、峡谷风光、黄河风情、民族精神、民俗体验等文化底蕴,编辑出版系列宣传册、图册、丛书。重点打造临汾黄河文化公园等标杆项目,加快建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城景通、景景通”示范段。配套黄河旅游公路已建成路段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集散中心、公路驿站、自驾营地等基本服务设施。

7.jpg

碛口古镇全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欧云海 摄

同时,山西将推出黄河文明探源游等线上线下旅游产品线路。以评定的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人家”为依托,策划黄河民俗风情、太行康养休闲、长城塞外人家等乡村旅游体验精品旅游线路。策划沿黄流域“华夏历史文明”“中华创世神话”“梁林(梁思 成、林徽因)山西古建探索之路”等研学游产品主题旅游线路。策划晋陕黄河大峡谷体验,“享清凉、上太行”太行山避暑,山西内长城古关游等峡谷自驾、朝圣自驾、山水自驾为主题的自驾游线路。此外,今年3月份,山西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临汾市黄河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纲要》,2020年临汾市计划投资8亿元,全力推进壶口——克难坡及乾坤湾两大核心景区建设,将乡宁云丘山、吉县人祖山、隰县小西天等沿黄26个旅游景点区沟通串联、互动联动,一体化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魂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黄河板块的临汾样板。

河南省

谋划“一廊一核五区”格局

中原地处黄河流域地理中心,黄河文化的根源性、延续性、融合性、核心性均与河南有着密切关系,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有更大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5月11日,,河南省召开全省文化旅游大会,会议明确,河南的根脉在黄河,发展文化旅游的最大优势是黄河文化,最有竞争力、号召力和吸引力的也是黄河文化。就如何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加快文旅大省向文旅强省迈进?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宋丽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把厚重的黄河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创新宣传推介等手段,叫响“老家河南”品牌,不断擦亮文化旅游强省的“名片”,推动全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围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这一主线,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同步推进“1+3”规划体系。“1”即《河南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3”指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物保护利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等3个专项规划。目前,“1+3”规划均已形成初稿。同时,规划了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文明国际论坛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谋划重大战略布局。初步谋划了“一廊一核五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格局。“一廊”即统筹构建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都城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的璀璨文化长廊;“一核”即建设郑汴洛黄河国际文化旅游带,培育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核心;“五区”即三门峡仰韶、“五都荟洛”、郑州大嵩山、开封大宋及安阳殷商五大文化遗址区。规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目前,已完成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资源普查工作,共识别出具有重大价值的黄河文化遗产资源488处,将尽快启动《河南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下一步,河南省将按照“城河互动、区域协同”理念,规划建设黄河小浪底片区、郑州花园口片区、开封东坝头片区等三大文化旅游片区,加强与沿黄地区的联动协作,着力构建豫晋陕协作区、冀鲁豫协作区、豫皖苏协作区等,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8.jpg

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段内的群鸟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此外,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将重点规划建设郑汴洛黄河国际文化旅游带,整合古都、黄河、运河等线性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郑州、开封、洛阳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实现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推进实施黄河文化旅游新业态项目:打造音乐舞蹈史诗《黄河》及黄河文化旅游演艺项目《黄帝千古情》《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印象·太极》等。建设荥泽古城、嵩山小镇、康百万河洛文化城、温县黄河生态与太极文化融合新区等一批黄河文化旅游项目。启动黄河文化研学旅行计划等。6月29日,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召开黄河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及宣传推广工作座谈会上,宋丽萍再次强调,各沿黄重点省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文物)局,要将黄河流域河南段富集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转化为游客可亲近、可感知、可体验的文旅产品;要紧抓文旅强省和“一带一核三山五区”发展战略机遇,将精品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成线;要加大黄河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宣传推送精准度,通过各媒体平台和多种传播方式实现对自驾、度假、研学等目标游客和细分市场的覆盖;要加强活动带动引领,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和筹划特色主题活动,加快激发文化旅游市场活力,全力推动文化旅游市场的复苏和振兴。

山东省

多点融合联动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黄河文化在齐鲁大地衍生出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并与齐文化、鲁文化、泉水文化、泰山文化等山东地域文化交融在一起,成为山东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那么,作为黄河入海口的山东,又如何打好黄河文化这张牌?在今年山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深化与沿黄省份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区域协作机制,构建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勇当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桥头堡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3月25日山东省政府发布的《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明确,要促进多点融合联动。围绕运河文化主轴、齐鲁文化高地和五大片区建设,深入挖掘各地文化资源,推动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齐文化、黄河文化、海洋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运河文化的互促共进、并荣共生。要深入挖掘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枣庄古枣林、乐陵枣林复合系统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丰富的生态文明内涵。4月8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上。会上,刘家义强调,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把黄河文化与儒家文化、运河文化融为一体,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9.jpg

大型民族歌舞剧《孔子》演出剧照

6月9日,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在济南成立。山东黄河河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振玉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挖掘山东沿黄文化经济资源,以文化建设核心点、遗产保护线、文化传承线、文明建设线为抓手,积极打造“一点三线”山东黄河文化传承保护体系;努力推进山东黄河治理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山东省扬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作出积极贡献。此前,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郅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层表示,要着力从四个维度把济南打造成为新时期黄河文化国家中心城市:一是依托黄河、泰山、孔子“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二是依托黄河流域九省区资源,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三是依托省内沿黄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黄河下游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龙头城市;四是整合全市与黄河有关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国内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