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资讯
体育+:文化?旅游?万亿产业的蓝海要怎么做?
时间:2020-06-06 17:53    浏览:1712次

在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体育产业首次突破万亿产值,这是一个新的蓝海,而在各地方的规划政策中“体育+”和“+体育”,正在与文化、旅游碰撞出更大的期待和愿景。

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2018年度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数据中,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6579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为10078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

1.jpg

滑雪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胥楚楚摄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在最近半年中,包括上海、云南、海南、吉林等省市的地方政策规划中,我们可以一窥这个未来“万亿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期待。

北京:冬奥会契机中的“冰雪奇缘”

5月26日,北京市体育局与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印发了《北京市落实〈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指出要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快发展冰雪体育产业。意见强调从市场主体、竞赛表演市场、产业融合和人才保障四个角度发展冰雪体育产业。

2.jpg

北方雪景旅游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贾励晨摄

市场主体方面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冰雪产业发展,鼓励冰雪企业与文化创意型、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合作,扩大京津冀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影响力和项目的覆盖面。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建设京张冰雪体育休闲旅游带。

竞赛表演市场方面

加强与国际冰雪组织的合作,争取引进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等国际顶级赛事落户北京;办好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积极引进并办好北美职业冰球联赛和大陆冰球联赛中国赛区比赛。

支持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联合社会力量积极创新,打造北京“冰球名片”。

支持北京广播电视台使用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开展赛事直播和转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壮大。

产业融合方面

推动冰雪产业与文化、科技、旅游、商业、医疗、会展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打造体旅融合的旅游目的地,开发推广冬奥及冰雪旅游线路产品。培育体育文化商业融合的商圈、商业与体育融合的消费健身综合体、医体融合的健康服务等新业态和新模式。

办好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全力支持奥运场馆综合开发、利用和运营管理。冰雪消费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不断壮大冰雪产业规模和提升整体实力。

人才保障

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机构培养冰雪产业发展所需器材师、防护师、制冰师、导滑员等各类技能型人才。

以在京体育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为依托,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到2022年底,培养职业技能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150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1000人。

上海:“体育+”复合经营的全方位促进

在4月1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20年上海市体育产业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上海市将深入推进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引领的产业体系、以国际竞争力和带动性强的体育企业为主体的市场体系、以重大体育场馆设施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空间体系、以产业政策和营商服务为重点的支撑体系四大体系为着力点发展体育产业。

3.jpg

上海外滩夜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晶 摄

政策角度

上海市提出编制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落实体育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深化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积极培育体育消费新热点。

产业集聚角度

上海市提出要命名一批体育产业集聚区,深入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修订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加强体育标准化建设。

市场主体

上海市将助力企业抗疫情稳发展,培育体育市场主体,加强体育金融服务,筹建体育产业联合会,加大体育产业宣传力度。

尤其是在体育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中,上海市提出深入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复合经营、传统体育产业与新兴体育产业互动发展,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教育、传媒、会展、金融等产业深度融合。支持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建设长三角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协助办好2020年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并在此期间举行体育资源交易会。积极组织参加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等展览展会。

吉林:体育强省目标中的产业融合发展

6月3日,吉林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省。在这个目标的实现中,吉林省提出:

4.jpg

吉林长白山天池雪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卢忆摄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落实

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户外基地建设与住宅、商业、文化、娱乐等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的开发和改造相结合,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建筑屋顶、地下空间、废旧厂房等空间资源,改建成体育场地。

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建设

推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中介服务、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体育与旅游、文化、教育、医疗、康养、传媒等相关行业深度融合,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与体育服务业转型增效。

体育产业重点领域的培育

密切与国际体育组织、国家体育总局的沟通对接,积极承办国际雪联、国际滑联重大赛事。鼓励举办各类表演赛、明星赛、联谊赛、邀请赛等,增加体育赛事的娱乐化元素,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打造5G智慧冰雪景区,推行“冰雪运动+互联网+流通+服务”模式,将长白山和吉林市冰雪大区建设成世界高端滑雪旅游目的地,将查干湖雪地马拉松赛事与冬捕渔猎文化相融合,打造独一无二的世界“健身冬捕”特色体育旅游休闲基地。

体育文化繁荣的促进

推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文化挖掘整理,开展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和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建设吉林省体育博物馆,加强体育文物、文献、档案等普查、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利用。创作具有时代特征、体育内涵、吉林特色的体育文化产品。鼓励以冰雪运动为题材的影视、文学、美术、摄影、动漫创作,促进冰雪文化传播和品牌塑造。建立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鼓舞广大群众拼搏进取为宗旨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荣誉体系。加强体育类电视频道、报刊和新媒体建设,开展科学健身宣讲活动,推进体育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培育具有优秀品德和良好运动成绩的体育明星,组织运动队和体育明星开展公益活动。

财政支持

吉林省提出利用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采取资金注入、股权投资等方式,扶持具有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好的体育产业基地和重大项目。

人才培养

吉林省要求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实施意见》,全面落实本地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确保各级各类运动学校和业余体校的经费落实。

云南:全民健身与体育消费

2020年5月1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将从体育产业市场主体、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等八大方面促进全民健身,推动体育消费发展。

6.jpg

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方摄

产业协调发展

云南省对体育服务业、体育制造业和冰雪产业三个方面进行部署,其中包括推进集高原体育训练、全民健身、体育旅游、体育科研、体育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云南高原体育基地群建设。以“一带一路·七彩云南”系列品牌赛事为引领,持续打造高原特色品牌赛事。推动“永子”、“云子”围棋生产企业由生产向文创、旅游、培训、举办品牌赛事等领域拓展。支持会泽大海草山、禄劝轿子雪山等的经营企业进一步改善场地设施条件,支持腾冲启迪双创冰雪小镇建设,加快冰雪产业发展。积极拓展冰雪户外运动和旅游市场。

关联产业发展

云南省强调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推动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旅游观光+户外运动+赛事体验”为实现路径,积极引导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持续培育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到2022年,力争打造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10个、体育旅游徒步精品线路10条、体育旅游精品赛事20个、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5个。搭建各类体育旅游资源推介平台,提升体育旅游产业交流合作水平。

另外,云南省在体育产业设备建设上指出要推进拓东体育馆片区改造提升,建设成集体育赛事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医疗康复中心、体育文化中心为一体的健身休闲服务综合体。

海南:规划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

4月2日, 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规划》提出,2020年到2022年,海南体育旅游示范效应初显,品牌形象基本形成;2023年到2025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完成。打造2至3个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国际体育旅游目的地基本形成,体育旅游在国际旅游消费中的地位凸显,示范经验得到复制、推广。

7.jpg

海南天涯海角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陆蕾摄

《规划》明确,海南省将坚持“生态优先、陆海统筹、空间优化、重点突出、高效发展”的理念,构建以环岛体育旅游圈为引领、五大体育旅游版块为特色、五个体育旅游示范城市为核心、七个体育旅游先行区为示范的“一圈、五区、五极、七核”的空间结构。

“五极”建设

海南将以海口、三亚、儋州、万宁、琼中五个城市为核心,强化海口商务休闲体育旅游特色,突出三亚热带滨海体育旅游优势,展现儋州休闲运动体育旅游魅力,彰显万宁海上运动体育旅游品牌,塑造琼中雨林民俗体育旅游形象,将海口、三亚、儋州、万宁、琼中建设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体育旅游示范城市。

“七核”建设

海南确定建设海口观澜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儋州海花岛海上运动休闲度假区、琼海健康运动旅游度假区、万宁冲浪小镇、琼中山地民俗运动旅游体验区、澄迈智力运动产业基地、白沙体育训练基地七个体育旅游先行区。

《规划》提出,鼓励发展特色运动项目,构建以“四大主导、八大特色”为主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包括大力发展沙滩运动、积极发展水上运动等,优先开发体育赛事、体育休闲、体育训练、体育竞技、四大主导产品,重点开发体育+滨海、体育+民俗、体育+探险、体育+健康、体育+科技、体育+极限、体育+会展、体育+演艺等八大特色产品。

如果说文化旅游产业是满足人精神、心灵的幸福产业,那么体育产业则是着力于人健康、体魄的健康产业。在近几年文化体育、全域旅游等概念的发展中,体育产业在公共服务、文化业态、区域旅游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值得人们期待。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