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资讯
听得见“乡音”、读的懂“zqsg”
时间:2020-06-04 16:29    浏览:1704次

方言,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当前语境下继续生存;网络语言,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如何与传统语言共同发展。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

“说”方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对“乡音”无感了。据此前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杭州、苏州、宁波、温州这几座城市的年轻人使用方言的比例极低,苏州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仅2.2%,排在倒数第二的宁波则是4.6%。

是不是说方言不被人喜欢了?

2019年,武汉大学开设了一门 “方言与中国文化”。许多学生用方言配音和歌唱。其中,两名湖北的同学用方言配音小猪佩奇片段,全班爆笑。相关视频在网络上发布后,有网友表示,“这门课很好,方言必须被传承,除了工作场合,平时都不会讲普通话的。”“很棒啊!方言真心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用方言链接起来的关系珍贵而且持久。”

武汉大学“方言与中国文化”视频来源:腾讯

在面向市场的文化产品中,特别是以说唱为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中很容易发现方言的存在。“一条大路分两边,随你要走哪一边;不怕不怕我不怕,我是年轻人;风大雨大太阳大,我就敢打拼……”去年,这首闽南语歌曲《大田后生仔》在网络上十分流行。“后生仔”,为大田方言音译,意为年轻人。大田方言属于闽南语系。此外,不少闽南语、粤语歌、台语歌的流行与其语言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属性密不可分。方言作为一种极具地域色彩的符号,一直是很多音乐作品的重要元素、音乐制作者表达自我特质的重要载体。此外,方言还是许多作家写作的重要素材,陕西作家贾平凹的《秦腔》、上海作家金宇澄的《繁花》等都有明显的方言痕迹,并构成了其鲜明的文学品性。

正式场合,说方言传播受众就少了?

被网友亲切称为“网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的古代文学系教授戴建业,其独特的方言是其讲课特色之一。2018年11月,人民日报在《有趣的灵魂穿越时光》报道中写道:“一个操着‘方言普通话’的老头,讲唐诗讲出了千万流量。”

戴建业教授讲课 视频来源:腾讯

怎样留住“正在远去的方言”?

“汉语方言的使用正发生着很多变化,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刚过去的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表示,“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部分地域的小方言面临失传危险。”龙翔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些农村地区的小方言已呈现濒危状态。例如闽浙边界一带的畲话,两广、湘、琼的水上人家所说的疍家话,两广、闽、琼不少地方所分布的“军话、正话、儋州话、迈话、伶话”等方言岛,闽北山区及湘桂边界的一些小片方言,使用人口少,受通语影响深,已面临失传的危险。为此,龙翔建议国家层面要推进汉语方言传承工作。对于活力不足的汉语方言,既要保护,倡导应用,使其逐渐增强活力,又要促使其有效传承。在具体传承方面,除国家规定必须主要使用普通话的领域外,其他领域均可使用当地方言。

微信图片_20200604163901.jpg

资料图 电子“汉字辞典” 新华社记者马峥摄

“zqsg”等网络语言

6月2日上午,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六大年度报告。其中,《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绿皮书)提到,2019年是网络语言生活20年,是网络语言由远及近、深刻影响语言生活的20年。

1、网络语言正全面走进现实语言生活

公众所热议的网络语言,主要是指从网络中产生并应用于网络交际的语言,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新型表达形式。其不仅经历了从“舶来品”到“本土化”的发展路径,呈现给公众的样态也从起初的“多语码化”发展为当下的“多模态化”。很多人可以脱口而出“我太南了”、“柠檬精”,把“奥利给”当口头禅,在围观热搜时感叹一句“雨女无瓜”,也能对“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等网络梗会心一笑。

当然也有很多人未必跟得上网络语言更新迭代的速度,在面对诸如“zqsg”“ssfd”“xswl”“dbq”之类的热门缩写时一脸懵。

(释惑:zqsg,真情实感,ssfd,瑟瑟发抖, xswl,笑死我了,dbq对不起)

但这些网络语言也在与现实互动。据报道,江苏省2020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的考题材料中出现了例如“zqsg、”“ssfd”等网络热词。针对当时北京即将推动分类立法的消息,有网友发明了“北京别笑上海,马上轮到你了”等调侃语句。有媒体评论到,网络语言以其高度的凝练性、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形象幽默的表达魅力,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色彩,也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浓缩了某些社会发展趋势与文化心态变迁。

2、同时哪些问题值得注意?

对于网络语言,既要宽容也不能纵容。

网络的普及带来了网络语言的流行,但网络也成了文字差错率高的领域。根据上海开展的重点领域语言文字应用监测,目前社会用字规范化水平排序为图书、报刊、电视、网络。不少人开始担忧,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弱化对标准汉语语言结构、语法等方面的意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针对“网络语言的影响”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在大量使用网络语言后,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如果人们长期使用网络语言,必然就会弱化对标准汉语语言结构、语法等方面的意识。而大量语意模糊、不合规范的新词以及由于过度追求新颖而出现的错别字,不仅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也会影响汉语的交际功能和健康发展,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可能带来消极影响。”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接受采访时说。陈晶莹建议,增加对网络语言文字使用管理的要求。抵制不规范、低俗的网络语言,减少网络语言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的冲击,维护汉语的纯洁性。

微信图片_20200604163908.jpg

资料图“字在其中”汉字国潮艺术展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结语

6月2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关于方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徐晓萍明确,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关于网络语言,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指出,2019年是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QQ面世20年,网络语言从“小众”到“大众”再到“分众”,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正在消解,网络语言正全面走进现实语言生活。语言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全天候”、“带着热乎气”、融入血脉的文化。让方言和网络语言为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发展增添活力,有很多可待发挥的空间。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