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下发通知,将统一设置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标志,实施挂牌保护。
提到传统村落,不少人的脑海中会浮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美景。截至目前,安徽省共有400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754个传统村落列入省级保护名录。传统村落是一种活态文物,是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更是我们寄托乡愁的精神家园。只有保护好传统村落,延续乡村的文化脉络,才能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赋予传统村落可辨识的“身份”,无疑有助于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但仅仅挂牌还不够,接下来,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如何进一步去做?
用数字技术“留住乡愁”。除了实物保护之外,数字化保护对于乡愁记忆也别具意义,它不仅是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趋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新常态。2018年4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开通上线。目前其已成为中国研究传统村落资料最丰富、数据最权威的国家级在线数据库。2020年3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第二批211个村落上线,至此,该数字博物馆单馆数量达376个,其中安徽省逾70个村落入馆,入馆数量位列中国第一。通过数字博物馆的收录,记录古村的风貌更加全面,再加上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等互联网大数据,将古村完整呈现于网络博物馆中,大家点开荧屏、音频,古村的前世今生就能通过大数据更好再现,对于以后的保护就多了详实依据。
以“人”为本探寻发展。传统村落里的人是传统村落里的“心脏”,只有“心脏”跳动了,村落才有活力。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空心村”现象严重,房子修建得再好,如果没有人居住,也会在年复一年的日晒雨淋中破败。同样,如果传统村落,没有人气,投入再多钱保护,最终也难逃凋敝消失的命运。因此,保护传统村落还需“留人”“引人”。一方面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村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不用为养老、看病担忧;另一方面需引入社会资本,灵活经营模式,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使农民增收,比如,可以通过发展旅游经济,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赚到钱,并吸引外出打工者回村。
保护传统村落事关乡村振兴大计,让传统村落既“留得住”又“活得好”,无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但有理由相信,当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传统村落定能焕发出更加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