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电话: 0477-8394929
邮箱: ordoswh123@163.com
网址:www.ordoswh.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资讯
大国文创与文化小康有什么关系?
时间:2020-01-07 17:38    浏览:3482次

2020年1月4日至1月5日,第十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此前,“中经文化产业”编发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经管学部部长、教授范周的发言稿。此外,还有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等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他们在论坛上讲了些什么呢?在此与读者共享。

第十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优化文化经济政策制度设计,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

640.webp (5).jpg

梅松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摄

梅松指出,文化产业政策中,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知识产权,文化产业离开知识产权保护是不行的,所以各级政府都特别重视。

梅松认为,制定政策时,做好顶层设计引导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各地的原创政策。

北京市老旧厂房改造的政策就是很好的例子,全市改造270多处老旧厂房,面积210万平方米,老旧厂房融入的文化企业大约8000户,改造后的园区给老百姓提供了社区文化服务的空间,给企业提供了办公楼,提供了文创空间的同时有美术馆、图书馆、影院、剧场、实体书店等等。

梅松在讲解“怎么通过文化经济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时认为,下一步努力方向有六个方面:

第一,推进文化立法,以制度创新激发体制活力。

第二,加强统筹规划、从顶层设计激发顶层的活力,做中长期规划。

第三,创新发展高精尖产业体系,以文化创造激发城市活力。通过调研发现,城市活力,一是来自于重要的企业,二是来自于大型研发,三是来自于90后、00后年轻人。所以围绕中小企业,独角兽企业制定相关政策。

第四,拓展新消费领域,提升文化消费水平。

第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知识产权提升文化资源的再开发能力。

第六,提高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能力。

第十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问题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

640.webp (4).jpg

李凤亮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 摄

李凤亮认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涉及到四个方面:

第一,发展是为了民生,为了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第二,业态,通过业态的创新产业的创新层次的提升,最后形成可持续全面的发展。

第三,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涉及到几个要素:文化自信、文化底蕴的问题,国潮国剧的问题,多层次需求的问题。

第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文化政策如何更加有效?制约着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很多的问题,供给、创新、消费和人才的问题。

李凤亮在现场展示了去年全国文化发展的指数,涉及到了不同的地区从人才投入、资本、空间、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李凤亮认为,中西部、东部地区还有待提升,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特色文化产业成为发力点,山东、湖南、湖北、天津后来居上,反映出四个问题:

第一,供给水平有待提升。文化消费方面,消费能力和供给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文化消费是典型的以产品供给引领消费的模式,不是巨大的刚性消费,只有通过高质量的供给引领驱动更大体量的消费。目前,精品力作欠缺,低层次供给过剩,同质化严重,泛娱乐趋势明显,国家部委和相关行业已经在做清理整顿和优化。

第二,体制机制的创新。创新有四个不足:创意开发能力不足,业态、科技、体制创新不足。文化资源创意开发方面,用新型科技激发能力提升,创新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文化消费的升级。文化消费潜力没有进一步激发,多元化供给和多元化消费没有形成。

第四,人才。文创人才的培养与其在课堂里面培养,不如在企业、社会、业界实践中培养。

“如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李凤亮认为:

第一,坚守底线,坚守文化自信,铸牢培根铸魂的文化的本位。文化产品和其它产品不一样,它有价值导向,通过新内容,新的形式和新的理念发展,形成开放式的发展文明观,文化自信。

第二,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业态的新发展。旅游演艺方面,推动主题公园和实景演出发展,博物馆文创开发走业态开发的道路,博物馆一改古老陈旧的面孔,进行行业的融合,推动业态创新。

第三,技术驱动。文化创新基地、园区不断建设,文化科技融合大有可为。文化怎样更好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区块链技术值得研究。从剧院演出到实景演出,再到互动式的高科技的演出,再到沉浸式的演出,技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四,内容驱动。网红李子柒在国外收获粉丝,产生墙外开花墙内香的效应,从中得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发,文化兴趣的激发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

第五,人才驱动。高校工作加强跟企业和业界的合作,培育集创意管理、经营于一体的人才。

第六,文化治理。文化治理应该坚持法制化、信息化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化。文化治理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能因为治理把文化的生产力限制。法制化规范的治理、有效的治理,形成文化治理现代化的体系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很重要。

第十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2020年,是文化产业立法的关键之年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向勇

640.webp (3).jpg

向勇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 摄

向勇在发言中指出,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能力和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下一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的之时,文化产业也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产业转型、经济振兴和文化复兴的伟大使命。

2020年,是文化产业立法的关键之年,我们期盼文化产业促进法能够顺利立法。在规范治理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文化产业工作者,应该形成一种产业自觉和文化坚守。文化产业处于文化与产业的中间地带,所以我们在理论上、在实践上要动态地去守住文化与产业之间的平衡。这也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一种独特的学术气质和学术追求。

在市场、技术、商业的硬核包裹中,我们要关注美学、意境、人文情怀这样一种软性内核。

第十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韩国文化旅游的品牌化战略

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

德溪学术财团理事长李永求

640.webp (2).jpg

李永求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 摄

据韩国文化观光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期间,韩国超过80%的人有过境内旅游玩的经历,其中2016年境内游次数约2亿4000万次,人均境内游次数达5.5次。

2011年-2018年期间,韩国出境游人数则由1000万增加到2800万,同时受韩国电视剧和流行音乐的影响,访韩的外国游客数量也在同步增加,由2010年的880万的人次发展到2016年1700万人次。

“近10年来旅游已形成一种潮流,事实上,在旅游事业逐渐产业化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领和财政援助。”李永求这样谈到。

李永求强调,在推动区域发展方面,韩国政府明确表示要发展节庆,打造声誉全球的国际品牌。

从1995年开始试验、1996年试行"文化旅游节庆”政策,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韩国文化旅游节庆政策如今已取得显著效果,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满足群众文化精神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地区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韩国政府为何选择节庆作为旅游产业的推手?

李永求以韩国南部的金海为例进行了阐述。作为迦叶文化的发源地,这里从1962年开始举办加耶文化节,每年10月中旬会举办金海艺术节,10月下旬会举办金海粉青陶瓷节,每年11月第一周的周五、六、日三天会举办进永甜柿庆典。

其中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文化旅游激情项目,加耶文化节具体庆典内容包括:正式活动, 民俗活动, 庆典活动, 体验活动, 设置活动, 附加活动等,涉及饮食、历史、文艺、艺术等多个方面,堪称一场融合区域文化核心与精髓的旅游盛宴。

在李永求看来,节庆活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五感的需求,它不仅是区域文化的有机体现,同样也是在有限时空集中了解和体验区域文化的最佳选择,因此韩国政府以节庆作为文化旅游的品牌化战略,并予以大力支持。

李永求表示,节庆是一个具备鲜活生命力的文旅品牌,在进行“节庆”等文化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两点,

一是明确节庆的身份认同,其在地区域文化应是核心价值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二是要讲好故事,发挥沟通交流以及身心沉浸的作用。

第十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符号与审美:文创内核

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

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向民

640.webp (1).jpg

李向民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 摄

西藏舞台剧《金城公主》的文创产品——富有西藏文化特色的雨衣颇受好评。

李向民对此分析到,

一是它本身的剪裁风格不同于我国传统的雨衣风格,时尚感强。

二是极具藏文化特色。

雨衣的背后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藏戏面具的图案,象征着西藏地理遥远和心理上“远方”,极富有诗意和和其他地方不具备的“陌生感”。

另一部分是汉字“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这是舞台剧《金城公主》中的台词,表达金城公主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融入新的生活。

李向民表示,《金城公主》的雨衣绝大部分功能已经不是一个雨衣的功能,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文创产品,它表达的东西契合了很多人的内心需求。

文创的本质是什么?

李向民提出,文创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传统产业中注入精神内容,从而实现产业的文化化。

“文创是精神内容,精神内容正在逐步的取代它的物质本身的功能,成为新的东西,而这个东西恰恰是文创和文创产业的一个本质。” 李向民引用中国学者赵毅衡关于符号的观点进一步解释到,“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

对于文创的创意,李向民运用符号的观点解释为:文创的创意是把原来得很多的内容和故事进行符号化,提炼视觉元素,使之画画化,唤醒受众的回应与共鸣,以便大家可以识别、交流和感知。

对于人才培养,李向民指出,当前艺术学院培养人才的时候过分强调他的技能,很少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

李向民强调,文创的基础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文创产业能够迅速的发展,而且将来还有更大的发展前景,是因为社会的基本生活需求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群众对故事的需求、对IP的需求、对审美的需求都上了一个新的大的台阶。”

第十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大国文创——历史变革与产业升级

上海社会科学院

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

640.webp.jpg

花建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 摄

“2020年,大国文创的发展仍需把握时代变革随之而来的历史机遇。”花建谈到,当下历史变革大致可以概括为: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旧产业动能发生历史性转换;产业及城市转型不断加速;智能互联推动全球流通共治等四个方面。

结合2019世界投资报告等相关数据,中国文创发展正遭遇着巨大的历史变革。花建表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备受瞩目,从内到外焕发着强大的增长活力。

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引擎”集群的加持,也不断推动着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当今世界,北美与中国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北美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家,占据世界数字经济总量的60%左右,而中国则占近20%,两者相加已占到了世界数字经济总量的90%左右。

新兴大国、新兴经济体与老牌发达国家之间距离的不断缩小,也为大国文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时代的契机。

大国文创如何在世界多极力量的时代背景下抓住机遇?在产业升级的新潮流里,大国文创又将获得怎样的发展契机?

花建指出,大国文创的未来发展应注意七个方面:

第一,开发新业态。

“万众互联、万媒互联的基础是出现了数字化的准课题,它既不完全是客体,又不完全是主体,而是依托于完整的数字经济体系,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建立起的一种辩证联系。”花建认为以模块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数字经济体系有助于大国文创的新业态开发,且万众互联的背景条件,为大国文创打造出了一个文化自由创造的空间和平台。

第二,提供新体验。

花建表示在精准传播、混合现实、超级智能的科技背景下,具有超高画质、超宽领域、超快传递、超长在线等特点的传播媒介开始步入大众视野,给文创产业内容开发中用户体验、效果展示、业态开发提供更新且更巨大的空间,也催生出了沉浸式、精准化、高质量延伸的文创项目,形成各领域跨界融通的重要趋向。

就以沉浸式体验来说,便出现着沉浸式展览、沉浸式表演、沉浸式美食、沉浸式购物、沉浸式遗产保护等等一系列的领域融合成果。

第三,推动新集聚。

“文化产业集群的建立,到底是向什么方向集聚?”花建结合对迪拜等国家产业聚集发展方式以及乌镇凭借世界互联网大会吸引力打造江南古镇升级为新型服务业中心等案例表示,产业集群的集聚应向多样化、多领域拓展,推动供给端集聚、消费端集聚的新集聚模式,不再局限于供给端集聚、消费端集聚的单侧聚集。

第四,建立新平台。

“文化产业发展应建立高端服务、优质集成、增值赋能的新平台。”花建谈到,在世界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如何使得已有平台得到进一步升级,并通过高端的专业服务吸引世界级优质文化资源集聚优化整合,向内向外产生强大辐射力,已成为文化产业以及大国文创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与挑战。

第五,更新价值链。

花建结合国家自贸区加快海内外优质资源的案例,表示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需通过跨界联通、更新链条来拓展市场。

第六,培育细分领域新主体。

“培育新主体,文化产业期待着细分领域能够出现更多的主体”。花建在这一部分的演讲中,谈及“隐形冠军”这一2019“热门词”。

他表示,所谓隐形冠军就是知名度不太高,但在细分行业占领优先地位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优秀中小企业。文创领域的“隐形冠军”将以其独具的优势,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第七,建立国际领域新联接。

结合团队参与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建立的经验以及成果,花建表示,文化产业发展应建立新的联接,通过连接全球资源、高端整合,加快流通。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

Copyright © 2015-2021ordos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创意草原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21002117号-1